一周精读 | 天大科研团队研发超强人工蚕丝;华东师大团队开发新型胞嘧啶碱基编辑系统( 四 )



近年来 , 围绕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海洋波浪能收集 , 该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 在波物耦合相互作用关系、高性能器件设计、应用扩展等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
该团队通过系列实验揭示了厘米级漂浮物与水波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为波浪能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参考 , 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12 2103408 , 通讯作者刘官林 , 万玲玉 , 王中林) 。
为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 , 发展了一种花形结构TENG , 其具有出色的六自由度动能收集能力 , 可适用于变化多端的气候和海流条件 , 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 , 2022 , 93 106796 , 通讯作者万玲玉) 。 发展了一种间歇式滑动摩擦激励的同步纳米发电机 , 实现了高表面电荷密度的长时间保持和低摩擦损耗的双重功能 。 这种摩擦激励模式可以显著地提高膜表面的电荷密度 , 对于无序随机的海洋波动能表现出良好的收集能力 , 为发展海洋自驱动传感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 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2022 95 106994 , 通讯作者姚辉璐) 。 提出了一种共轴承的电磁复合摩擦纳米发电机 , 实现了原位的锂电池充电和可持续的供电应用 , 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和可持续性研究》(Advanced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 20223 2200087 , 通讯作者万玲玉) 。 所研发的波浪能摩擦纳米发电机高效采集水波能 , 可驱动温湿度计、盐度计、低功耗无线发射模块等 , 在此基础上可开发自驱动的海洋传感系统和构建新型自驱动海洋物联网 。

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其他应用方面 , 该团队还提出了一种收集环境风能与宽频微机械振动能的多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 展示了其在自供电交通安全警示以及监测传感方面的应用 , 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技术》(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20222200465 , 通讯作者刘官林 , 万玲玉 , 姚辉璐) 。 此外 , 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与铁电陶瓷独有的电卡效应相结合 , 首次实现了TENG自供电驱动的固态电卡制冷或加热双重温变应用 。 所设计的自驱动电卡制冷系统在5.5分钟内 , 在230倍于陶瓷片体积的空间内实现了0.54度的温度变化 , 电能和热能的转换效率达到10.926% 。 该研究成果可用于开发便携式的小型化自供电固态制冷或加热器件 , 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2022 101 107623 , 通讯作者万玲玉) 。
【一周精读 | 天大科研团队研发超强人工蚕丝;华东师大团队开发新型胞嘧啶碱基编辑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