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71年,体内细胞仍然存活,复制再生5000万吨,海拉细胞有多神奇?( 二 )


助力医学 , 取得斐然成绩
早在1935年 , 科学家乔纳斯就理清了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原理 , 但苦于没有实验样本 。
直到他在患者身上提取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 并使这种病毒附着在了海拉细胞表面 , 从而让病毒“搭便车” , 有了更长时间的活性 , 乔纳斯就能更细致地观察脊髓灰质炎病毒 。

很快 , 乔纳斯和一众科学家就突破困境 , 成功研制出骨髓灰质疫苗 , 也就是用来治疗和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方法 。
如今 , 这种疫苗早已在全球推广 。 顾方舟先生和他的团队更是研究出了更适用于我国国民的糖丸 , 让小儿麻痹症几乎从我国儿童身上彻底消除 。

海拉细胞的另一杰出贡献就是HPV疫苗 。 1980年 , 科学家豪森从海拉细胞中提取出一种叫做HPV-18的物质 , 经过漫长研究 , 终于研制出了能预防宫颈癌的疫苗 , 获得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 。

Hpv疫苗直接给全人类带来一项掷地有声的福音 , 据统计 , 这种疫苗直接减少了70%的宫颈癌致死率 。

从1951年以来 , 海拉细胞早已在世界各国的医学实验室扩散 。 几乎任何一间生物实验室 , 都一定储存有海拉细胞 , 至今它也仍在为现代医疗做着有力贡献 。
如今71年过去 , 海拉细胞已经成功繁殖1.8万代 , 分裂再生多达5000万吨!这海量的海拉细胞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 。 如今以海拉细胞为基础的论文数量已突破7万份 。

如此来看 , 海拉细胞无疑是上天赐下的礼物 , 帮助世界医学水平都“直冲青云”、实现了连连突破 。

那海拉细胞最初的主人海瑞塔的命运 , 是否就此改变?黑人贫民出身的她 , 又过上了怎样的人生呢?
尴尬和争议:海瑞塔的痛苦死去
现实很寒心 , 海瑞塔早在1951年就因病离世 , 而且到死她也从不知道关于海拉细胞的任何事 , 更没有因后来的医学成而获得一分钱的回报 。

因为当时切走她身上肿瘤细胞的医生 , 并未告知海瑞塔本人的同意 , 也就不可能知道海拉细胞的存在 。 在医院就诊的第二年 , 已是宫颈癌晚期的海拉在病魔折磨下 , 坚持生下了第五个孩子 。 10月4日 , 她就因病而 。 至今海拉细胞仍作为生物样本在各大科研项目中进行 。

这显然不符合医学的基本伦理 。 但在当时的科研观念中 , 样本告知确实没有被作为一项清晰的明文要求 , 被列为医学伦理的规范中 。
美国一家科研所的主要业务就是复制、批量生产海拉细胞 , 销往各大院校研究所 , 几毫升的小瓶装就能卖到300美元 。 如今已有无数人从海拉细胞的科研、生产和成果中获取巨额利润 , 但海瑞塔的家族后代从来没有 。

直到2022年初 , 英国一所上千人组成的医疗科研机构组建以海瑞塔命名的科研基金会 , 捐款千万 , 以支持海拉细胞为主的生命科学研究 。 这也算是对海瑞塔的一种精神回报吧 。
反观最初 , 为何偏偏海瑞塔身上的癌细胞 , 能如此神奇、无限分裂呢?
“不死细胞”的原理
最关键的原因 , 在于海拉细胞内含有一种异常的端粒酶 。 要知道端粒酶的分裂和停止 , 决定着细胞的生存和凋亡 。 如果端粒酶的分裂能力减弱 , 人体器官也会慢慢老化最终衰亡 。 每个染色体DNA编码的顶端 , 都有端粒酶存在 。

一般来说 , 端粒酶每一次分裂 , 长度就会变短一截 。 当到达第50次分裂 , 端粒就会因为过短而无法再分裂复制 。 这时人也就垂垂老矣 。
但是海拉细胞内的端粒酶过度活跃 , 不会因为分裂而变短 。 每当端粒分裂一次 , 自身就会立即补足恢复原有的长度 , 这才形成了海拉细胞可以无限分裂再生 , 不会衰老 , 从而“永恒不死” 。

这不由得让人遐想 , 如果人体内DNA替代成海拉细胞的端粒酶 , 是否就可能实现永生?或至少延长人类现有寿命?

当然 , 这只是生物科学家的一种畅想 , 远没有进入临床试验的阶段 。 就算未来这一领域进一步推进 , 也会面临巨大的伦理争议 。 至少现在 , 人类已经从海拉细胞中获益良多 。 各类基因疾病、结核病和疫苗研究正在推进 。
但愿未来人们能够记得最初那位普通的黑人女孩海瑞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