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欢的魅力源自何处 学点“成功学”


李寻欢的魅力源自何处 学点“成功学”


我猜想(未必正确) , 我李探花的读者 , 多半都属于品味不俗、好学深思的类型 , 和社会上的“基本盘”不大一样 。 所以 , 说到心灵鸡汤、成功学什么的 , 诸位可能会不屑吧?
其实 , “众生平等”的思想也不妨用到读书上 , 不然你会错过好东西 。
史蒂芬·柯维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一本极好的书 , 它那“成功学”的画风或许会令你错过它 。
这本书的开头 , 有这样一句:

……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 , 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 。
“无须介意别人怎样看自己”这个意思 , 有志气的年轻人大概很容易对此共鸣 。 但光有这半句 , 就可能产生问题 。
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整个世界赞美你你也不兴奋 , 整个世界批评你你也不沮丧(《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那当然很不错 。 但事实上 , 所谓“不在意世人的眼光” , 往往还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某个世俗的“歧视链”中评判 , 以此滋养自己的“优越感” 。 由于“优越感”的维持要依靠持续的自我审视和自我评判 , 所谓的“不在意世人怎样看自己” , 往往只是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精神内耗(见) 。
避免精神内耗的途径之一 , 是把注意力从内心转向外部;你得真正关心、在意点什么 , 由此获得正面价值 , 然后才能“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自己” 。 所以 , “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和“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自己” , 其实是一体两面 , 彼此滋养、彼此成全 。
从这角度去读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 你会发现 , 李寻欢的魅力就来自这里 。
比如李寻欢和阿飞初遇时 , 那一句“等你买得起酒的时候 , 你肯请我喝一杯么?”(见) , 就是从“别人对他与我关系的看法”出发:敞开自己 , 递出友谊的橄榄枝 , 瞬间就敲开了孤独少年阿飞的心扉 。 李寻欢赢得“骄傲中年”吕凤先的友谊 , 也是这样的 。
那时 , 李寻欢为了让消沉的阿飞振作起来 , 和吕凤先达成了这样一个交易:吕凤先故意在比武中输给阿飞 , 而李寻欢答应为吕凤先做一件事 , 这可以是任何事 , 包括要李寻欢的命 。
吕凤先做到了李寻欢要求的事 , 到了该李寻欢“付账”的时候:

吕凤先瞪着他 , 脸孔渐渐松散 , 突然又叹了口气 , 道:“我的确不会杀你……你可知道是为了什么?”
李寻欢还没有说话 , 吕凤先已接着道:“因为我要你永远欠着我的 , 永远觉得我对你有恩……”
他竟也笑了笑 , 道:“因为我若要杀你 , 以后还有机会 , 但这种机会以后只怕永远不会再有了 。 ”
他心里的意思 , 是不是想以此换得李寻欢的友情?
李寻欢沉默了很久 , 突也笑了笑 , 道:“你还有机会 。 ”
吕凤先道:“哦?”
【李寻欢的魅力源自何处 学点“成功学”】李寻欢道:“我还要求你做一件事 。 ”
吕凤先瞪着他 , 就像是从未见过这个人似的 , 过了很久 , 才冷笑道:“第一次交易还未付出代价 , 就想要我做第二件事了?这算是什么样的交易?”
李寻欢道:“这不是交易 , 是我求你 。 ”
吕凤先脸色虽很黯 , 眼睛却在发着光 , 道:“既然不是交易 , 我为何要答应?”
李寻欢微笑着 , 他的眸子平和、明朗而真诚 。
他凝视着吕凤先 , 微笑着道:“因为这是我求你的 。 ”

这句话回答得不但很妙 , 甚至有些狂妄 。
这本不像李寻欢平时说的话 。
但吕凤先却没有生气 , 心里反而忽然觉得有种奇特的温暖之意 , 因为他已从李寻欢的眸子里看到了一丝友情的光辉 。
这也许就是唯一能驱走人间寂寞与黑暗的光辉 。
这是永恒的光辉 , 只要人性不灭 , 就永远有友情存在 。
吕凤先喃喃道:“别人都说李寻欢从不求人 , 今日居然肯来求我 , 看来我的面子倒不小 。 ”
李寻欢笑道:“我既已欠了你的 , 再多欠些又何妨?”
吕凤先又笑了 , 这次才是真心的笑 。
他微笑道:“有人说 , 学做生意最大的学问就是要懂得如何欠账 , 看来你本该去做生意的 。 ”
李寻欢道:“你肯答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