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文章图片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


【1991年发生的“奸母杀子”案,为啥25年后才确定真凶?嫌疑人已死10年】“修武” , 河南西北部的一个小地方 , 传说“武王伐纣”后曾在这里休整军队 , “武王”见百姓因战困苦 , 于是颁下“修武修武 , 修(休)兵整武”的旨意 。
大概意思是:武王要“休战养民” , 颁旨地由此得名 , 就成了今天的“修武县”;典故挺美好 , 1991年 , 这里却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奸母杀子 , 抛尸机井”案 。
奇怪的是 , 这起“母子两命案”虽然发生在1991年 , 却拖至25年后的2016年才真正结案;而此时的真凶 , 竟然已故10年了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91年5月的一天 , 河南修武县有一位31岁的乡村女教师“魏淑敏” , 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儿子自幼孱弱 , “魏淑敏”和丈夫“曹正红”没少带孩子四处求医 。
“魏淑敏”骑自行车再次载小儿子进城 , 这次也去赶集;乡镇集市一般下午5、6点就散了 , 可当天已至擦黑 , 母子俩仍没有回家 。
原本在家干农活的丈夫“曹正红” , 眼见自己收工多时 , 妻儿却始终不见踪影;以“曹正红”对妻子的了解 , 魏淑敏不可能带孩子再去其他地方 , 就算有类似打算 , 也会提前告知自己 。
“曹正红”感到一丝不祥 , 赶忙联系了自己的大哥 , 兄弟俩一路寻找 , 赶至县城已大黑 , 集市早散了;这种情况下 , “魏淑敏”和小儿子无处可去 , 不太可能继续留在县城 。

两兄弟还是在县城内寻找多时 , 至夜里11时左右 , 大哥提议再沿回家的路寻找一遍;由于当时没有即时通讯工具 , 说不定“魏淑敏”和儿子早已回家 , 只是无法及时联系上丈夫 。
“曹正红”知道 , 这是大哥在安慰自己;“魏淑敏”夫妻住在河湾村 , 距离县城只隔一座磨台营村 。
磨台营村紧邻去县城的公路 , 除此路外全是雨天泥泞、旱天坎坷的土路;也就是说 , 磨台营村是“魏淑敏”母子进城 , 或回家的必经之路 。
曹家兄弟走的正是磨台营村这条路 , 按时间推算 , 如果在“去县城”的路上没有遇到妻儿 , 再想“从县城回家”的路上遇到妻儿 , 几乎不可能 。

但好歹是一丝希望 , “曹正红”和大哥返回头 , 再沿路搜寻一遍;两兄弟分开寻找 , 大哥“曹正清”沿路边麦田搜寻 , 当时麦穗高过膝盖 ,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视线 。
大哥“曹正清”怕伤到别人家麦苗 , 因此一手扶麦穗 , 一手持电筒搜寻 , 此举虽然慢 , 但特别仔细;也多亏他搜寻的仔细 , 行至一座机井旁 , “曹正清”特意用手电照了照井内部 , 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 。
井中浮起的面孔正是自己的侄子 , 兄弟“曹正红”的小儿子;大哥连忙招呼兄弟 , “曹正红”确认井中浮尸就是小儿子后 , 顿觉两眼一黑 , 双腿发软 , 遂瘫倒在机井旁 。

大哥“曹正清”确认兄弟没有生命危险后 , 顾不上劝解 , 连忙跑进村子找电话报警;当时负责该案的警察叫“范新河” , 接警后 , 他马上带队赶至案发现场 。
警察抵达现场 , “曹正红”情绪激动 , 已无法与人有效沟通;范新河只好询问“曹正清”事情原委 , 同时有人将浑身惨白、浮肿的孩子尸体打捞出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