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是药品还是医疗技术,快要有答案了?( 三 )


一般医院与药企合作的临床项目 , 药企负责出钱、出技术 , 医院提供临床资源 , 很少会特别设立合资公司 。 “上海的医院管理体制比较独特 ,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兼有‘医疗国资委’职能 , 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立医院与企业合资获得法理上的可能” , 南京一家生物技术企业的高管表示 , “前院后工厂”的模式外地很难复制 。
事实上 , 企业最看重的是上海的产业环境 , 及其“国际门户”地位能够便利企业“出海” 。 在全国已批准的细胞和基因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 , 上海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 有行业企业向八点健闻表示 , 发展细胞治疗产业 , 上海的产业环境几乎是国内最优 。
同在南京的北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今年在上海投资设立了上千平米的研发中心 。 北恒生物首席商务官韩露表示 , 希望将来一半以上的业务来自海外 。 这一想法在企业中比较普遍 , 应该也是上海产业集聚的原因之一 。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丁罡教授向八点健闻表示 , 就细胞和基因治疗而言 , 产品的安全性、医疗机构的综合治疗能力、数据完整性和真实世界的研究至关重要 。
国内搞生物医药研发的一大瓶颈是数据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 丁罡外出开会或讲学 , 都会提起Framingham小镇的案例:它位于美国波士顿旁边 , 居民仅2.8万人 。 以相邻的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为依托 , 基于当地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持续70多年 , 发表论文3000多篇 。
“医院收集到的临床数据是应用型的 , 我们还需要自己的研究型数据库” , 丁罡力主高起点顶层设计 , 建立中国人群自己的生物样本库和数据库 , 为创新药物研发和“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
习翔宇丨撰稿
李 芃丨责编
【细胞治疗是药品还是医疗技术,快要有答案了?】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