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闽南很多地名都有“厝”字?


为什么闽南很多地名都有“厝”字?


文章图片


为什么闽南很多地名都有“厝”字?


文章图片


为什么闽南很多地名都有“厝”字?


文章图片


厝 , 这个字即使不认得也大致不会读错 , 对 , 就是发“错”的音 。 福建的地名中有“厝”的 , 我印象中大多集中有泉 , 漳 , 厦 , 比如厝斗村 , 杜厝村 , 侯厝村 , 当然还有著名的景点曾厝垵 , 我在泉州清泉山 , 厦门大学旁边都住过 , 专门研究过“厝”为什么会在福建闽南的地名中常见?
厝 , 指石屋 , 此地多石头我有个朋友 , 专门做道边石出口的 , 其供石料基地有一个地方就在南安(属于泉州 , 除了石材 , 本地的鸡爪很出名 , 我专门写过这里) , 自古以来这里多出山石 , 当地人因地而建 , 就是用石头来建房子 , 南安有厝斗村 , 卓厝 , 金厝等等 , 一进去都会看到石头房子 , 不仅是闽南 , 有山有石的地方 , 还有许多老房子都是用石头搭的 , 比如青岛的崂山 。 这种老石头房子 , 福建当地人称厝 , 厝在古语中有三种意思 , 一说同“错” , 比如五方杂厝 , 一说同磨刀石 , 一说同安置 , 但却在古汉语词汇颇多的闽南语中引申为专指老石头房子 , 这是因为“厝”的部首为厂 , 《说文解字》中 , 厂部意指山石之岩下 , 人可居 。 而“昔”字就是过去的 , 往日的 , 合称就是老旧石头房子 , 现在是专指为房屋或村落 , 比如石狮的湖厝村 , 厦门的宋厝村 , 南安的杜厝等等(就是宋姓或杜姓人家居住的老地方 , 类似于山东地区的宋各庄或杜各庄) , 我最初过厦门时 , 曾厝垵在海边还很普通 , 一个石头戏台 , 前面是一条条的石头长凳子 , 颇能看出来厝的含义 , 不知道现在什么样了?

闽南的厝
介绍几个我去过的福建有“厝”的好玩的地方?
  • 法石村蚵壳厝
蚵壳厝 , 就是用闽南名小吃海蛎煎的壳用来做墙皮 , 镶嵌在用石头和砖做的房墙里面 , 远望去斑驳苍灰 , 即使不古也很有古意 , 而且非常特别 , 很吸引游人 , 这种蚵壳厝在闽南比较多 , 如果大家去过厦门集美的话 , 那里就有 。 我今天说的地方是泉州的法石村 , 为什么介绍这里?因为这里很古老 , 从唐朝初年从中原地区迁过来就世世代代生存在此 , 因为此地多山石 , 就用石头修路 , 建屋 , 法石两个字即是此意 , 原来这里的古名就是石头街 , 现在还保留着唐朝时的真武庙 , 宋朝时的海印庙 , 在真武庙前面是西沙溪 , 直通晋江入海 , 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 , 此处有一处古码头旧址 , 而且还发现了一处宋代古船遗址 , 往前的蟳埔村也颇多蚵壳厝 , 可以一并参观 , 这里推荐大家前来 , 一路上很浓郁的老闽南的风俗 , 旧居保存也完好 , 古迹颇多 , 游人极少 , 在溪边的小海鲜吃点海鲜卤面 , 芋头肉丝咸饭 , 酱油水海杂鱼 , 看着那遗留数百年的蚵壳厝 , 和老码头 , 颇为令人难忘 。

蟳埔村

【为什么闽南很多地名都有“厝”字?】蚵壳厝
  • 南安林路大厝
南安的厝大多保存古朴 , 这个大厝就是一大片石头房子 , 位于南安 , 大约建于清末 , 林路是一个人 , 是祖籍南安的新加坡华侨 , 这片大厝以石头和红砖(林路开办过砖石厂)为体 , 远望去一派庄严 , 在最兴盛时几乎占据了半个村 , 共约三进 , 有宅 , 书房 , 会客厅 , 祠堂 , 花园等等 , 房间60余 , 现在虽然仅存约4成 , 但仍然能见当时的壮观 , 这里在南安的满山红村 , 下高速就到 , 参观之后 , 在附近可以找到好吃的姜母鸭 , 和南安牛排骨 。

大厝
  • 欧厝村的海鲜
厦门除了著名的曾厝垵和鼓浪屿上的四落大厝 , 还有许多厝 , 我今天介绍的是欧厝村 , 这种前面带姓的 , 古时多为一族人所居 , 但欧厝现在多姓王 , 还有王氏大宗祠 , 具体原因已经不可考 。 欧厝村位于厦门翔安 , 紧邻海 , 面对着3公里外金门的烈屿乡(金门烈屿乡也有保存完好的张氏古厝 , 洪氏古厝等等) , 是本地人才知道的一处吃海鲜的隐秘地 , 这里耕地少 , 自古以来就是靠海吃海 , 是厦门少有的还能看到传统渔业的渔村 。 欧厝村老式的石头厝屋已经不多 , 需要在巷子里去找 , 还有一些一面墙也是蚵壳的房子 , 往海边有一条老码头 , 边上是密密麻麻的渔船 , 渔船上彩旗飘飘 , 上面写着各种字 , 岸边有妈祖庙 , 在这古老的渔村里到海边散落着不少的民宿 , 特别是海鲜店 , 海鲜比厦门岛内便宜一些 , 如白灼小章鱼 , 煎蟹 , 好吃新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