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文章图片

地质公园|【地理视角】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登丨泰丨山丨而丨小丨天丨下

泰山 , 古称岱山、岱宗 ,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 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 区位优势明显 。 泰山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自古就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是首例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山东省

200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爱尔兰召开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 , 对12个候选地进行评审 , 泰山成功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庄严神圣的泰山 , 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们朝拜的对象 , 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 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 , 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 ”

泰山地质公园已经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历史 , 曾被30届国际地质大会和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选定为野外地质考察路线 。

诸多重要的地学问题 , 如古老的科马提岩、太古宙至古元古代多期次的侵入岩、经典的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新构造运动与泰山的形成等 , 至今仍然是学术界研究与探讨的核心问题 。



彩石溪

泰山众多重要而典型的地质遗迹 , 完整地记录了地球近30亿年的演化历史 , 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典型性 , 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地学博物馆 。

从20多亿年前的太古代起 , 经过古泰山形成期—海陆演变期—今泰山形成期 , 形成了今天的泰山轮廓 , 并为泰山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古泰山形成期 , 太古宙泰山区域为一个巨大的沉降带和海槽 , 泥质砂岩和基性火山岩堆积其上。 距今24亿年前的泰山运动 , 岩层褶皱隆起、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各种变质岩、混合岩和花岗岩 , 形成了泰山基底 , 并作为鲁中古陆核的一部分 , 露出海面 。

奇观

宝瓶崖

海陆演变期 , 距今5.41亿年的古生代初期 , 随华北地区的大幅度沉降 , 在泰山古老变质岩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层厚的海相地层 , 即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和页岩 。 距今4亿年中奥陶世末的加里东运动 , 使古泰山缓慢上升再次成为陆地 。 早石炭世后 , 周围地区时海时陆 , 至海西运动古泰山持续上升 , 进人大陆发展阶段 。 在此期间 , 泰山地区基本上属丘陵地形 。

今泰山形成时期 , 距今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末燕山运动时 , 在泰山南麓产生NE走向的泰前断裂带 。 在新生代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 古老变质岩重新出露地表 , 形成今日泰山之雏形 。

泰山的形成 , 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五个地质历史阶段的改造 , 新构造运动则对泰山的山势和地形起伏起着控制作用 , 造就了泰山拔地通天的雄伟山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