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火山挚恋」会是今年最佳纪录片吗( 三 )



想必《火山挚恋》中诸多珍贵的影像资源也正是出于此意 。

1991年两人在日本云仙岳山的一次火山爆发中丧命 , 这是他们早已注定的壮烈宿命 。 我想 , Katia和Mauice在最后一刻一定没有彷徨 , 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迎接一切与火山亲密接触的任何后果 。

即使没有发生意外 , 他们晚年也宁可在火山的陪伴中与世长辞 。 “I know it will kill me one day but I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s. \"如若有遗憾的话 , 那便是未能再与火山共呼吸 。

但爱于火山 , 亡于火山 , 也死得其所 。 与其说火山夫妇献身于科学事业 , 倒不如说是虔诚的朝圣者如愿殉道 。 朝闻道 , 夕可死矣 。

尘归尘 , 土归土 , 终将隐入尘烟 。 无需为逝者惋惜 , 他们的一生已经书写得足够炙热炽烈 。

结尾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根据火山碎屑涌动的地表痕迹可以推断 , 灾难来临时Mauice和Katia靠在彼此身旁 。

千钧一发之际两人是否有无逃离的念头现今虽无法洞悉 , 但他们在最后一刻却是真正达成了与火山融为一体 。 故事最浪漫的结局:与挚爱一同死于热爱 。
坐在火山边缘 , 眼前是热爱 , 身边是挚爱 。 当热爱与挚爱同在 , 死亡便不再令人恐惧 。

可能只有法国人民称得上这种深入骨髓的极致浪漫 。 同样在法国 , 《火山挚恋》完全就是真人演绎但更宏大史诗版本的《两小无猜》 。

“与其过着单调冗长的一生 , 我更想过强烈而短暂的人生 。 ”Mauice的这句话令人警醒 。 精彩的短暂必然胜过漫长而无趣 。

没人知道自己何时会死 , 但在死前明白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 探求到自我的生命价值那便死得其所 。

为热爱献祭 , 就如同火山爆发般热烈 。

比岩浆更炙热的人生态度 , 在熔火与尘埃中都永不隐去 。 你我都不免对这股保持热爱向死而生的坦然肃然起敬 。

那么《火山挚恋》会是今年最佳纪录片吗?谈了这么多 , 其实导演的作用微乎其微 。 成就电影的是Mauice和Katia为世人所留下的海量纪实素材 , 那些充满颗粒感的珍贵影像档案 。

华丽俏皮的后期剪辑和竭力还原科研现场的高清技术是亮点 , 与原素材堆砌起来后很有视觉感染力 , 但却是得益于故事本身的传奇色彩 。

总觉得影片限于冒险行踪的浮光掠影 , 甚至火山夫妇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好像是与火山一样被视作「视觉奇观」一同被展示 , 并未深挖 。 充斥全片的大段旁白无疑间也破坏了观众对自然景观的沉浸观赏 。

那么两人因火山是否产生观念上的矛盾与分歧 , 也难以知晓 。 自然科研与影视传媒之间的关系 , 是不是也可构成某种叙述的角度呢 。

因此 , 二次加工中投机取巧的顺拐行为也不免令部分观者有所缺憾 。

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的导演赫尔佐格对Mauice和Katia的故事同样深感兴趣 , 也有着同为filmmakers的惺惺相惜 。 由他执导并解说的纪录片《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已于今年的谢菲尔德纪录片节首映 , 依然好评如潮 。

比起国家地理 , 我倒更想看看今年八十岁的老头子又是如何处理这些海量素材的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