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鹅耳枥肯定可以从它们坚硬的种子中获利 , 但这种情况也肯定给它们带来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它们的种子很难自然发芽 , 或许需要足量的雨水(这点我自己猜测的)才能让外壳软化并完成发芽 , 总之发芽条件非常苛刻 。
授粉难 , 发芽也难 , 让它们繁殖能力低的难以想象 , 据信仅存的那一棵普陀鹅耳枥的周围从来没有发现过它的后代 。
所以 , 在人为对环境稍有破坏之后 , 它们就急速走向了灭绝边缘 。
如何拯救“地球独子”?
1987年 , 普陀鹅耳枥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SSC)列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 拯救这个物种警钟从那时开始拉响 。
人们开始对这个物种的唯一幸存者进行保护和护理 , 并时刻关注它的健康情况 。 在专人的护理下 , 这棵“年迈”普陀鹅耳枥逐渐恢复了生机 , 它开始每年都能够开花和结果 。
然后 , 研究人员又花费数十年研究它的人工授粉、繁殖技术等 。 对于普陀鹅耳枥而言 , 它的繁殖方式其实有两种——播种和扦插都可以 , 所以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 , 普陀鹅耳枥的数量也很快开始增长 , 在2015年的时候就达到4万株左右 。
但是 , 这4万株都是那株唯一幸存者的后代或者克隆体 , 因此它仅仅只是数量上多而已 , 严重缺乏遗传的多样性 , 这让它依然脆弱 。
所以 , 接下去研究人员还要筛选出它的变异个体 , 这个工作非常艰难 , 必须对每一棵的遗传信息进行排查检测 , 还要不断扩大种群数量 , 以及栽培环境 。
上海的首次结实照片 , 图源:上海辰山植物园
截至2018年底 , 研究人员把它送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13个单位进行异地保存和培养 , 目前的结果是 , 山西霍州一带可室外栽培 , 郑州可开花结果 , 以及上海的普陀鹅耳枥今年成功结实(上海培育了10几年 , 去年开花但没有结实) 。
当然 , 只在地球上是不够的 ,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的时候 , 它和另外三种极度濒危植物的种子被一起送上了太空 。
其实把一些植物种子送上太空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它们优质的变异个体 , 所以大多是农作物有这个“待遇” 。
不过 , 对于像普陀鹅耳枥这些极度濒危物种而言 , 更多的是想丰富它们的遗传多样性 。
最后:为什么要拯救它?
很多人可能要问 , 一种对人类好像没什么帮助的植物 ,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去拯救它呢?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如果这个问题去问以前的人们的话 , 那么可能很难得到答案 , 或许会有一些争辩 , 又或许更多人会认为它不值得 。
但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当下 , 它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 值得!
进入21世纪后 , 自然灾害变得越来“魔幻” , 蝗灾、高温天气、森林火灾一次次刷新记录和认知 , 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物种的多样性对地球生态有多重要 。
【地球独子:曾全世界只剩一株!配备守卫,种子送上太空只为拯救它】很明显 , 我们也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 , 高度依赖它的平衡 , 所以拯救一个物种也意味着在拯救我们自己 。
推荐阅读
- 如果你在担心“遗传”,这篇一定要看看
- 28岁男子哭诉:相恋7年,女友考上单位后竟立刻分手
- 坚持看到最后!11个神秘的历史事件!不得不让你开着夜灯睡觉
- 2000年,12岁女孩被伯父贱卖,8年生下两个孩子后逃跑:不想认命
- 2016年,9名黑人男子进入广州,因行李太少被怀疑,最后被判死刑
- “张家界新娘”事件后续来了:女主退20万彩礼远走他乡,新郎母亲气病住院
- 17国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真正对世界开放的残影空间中国空间站
- 中国空天飞机返回了?其实还在太空中飞行,轨道高度反而更高了
- 贵州|贵州这两个景点,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风景秀丽但却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