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52年前 , 我们还在为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顺利升空入轨而举国欢腾 。 如今 , 新中国的航天成果已经有资格载入人类航天史 , 首次让探测器降落在从未有人去过的月球背面、首次探火就能成功落地 , 以及与俄罗斯合作开发人类第一座月球科研基地 , 这一系列的成就 , 既体现出中国航天厚积薄发的特性 , 又让全世界看到 , 深空探索绝不是发达国家的独有专利 。 而现在 , 我们又要朝着一个全新的领域迈进 , 继美国之后 , 中国也宣布要实施“小行星防御计划” , 并且已经明确公布了实施时间 。
据央视新闻发布的消息称 , 探月总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首次透露 , 中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 , 将在未来10年之内实施 。 吴总师表示 ,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为了确保人类的安全免受天外威胁 , 中国有必要参与其中 。
【继美国之后,中国也宣布实施小行星防御计划,已明确公布实施时间】
而“中国方案”是监测到从火星飞过来的小行星 , 通过探测器来确定小行星的轨道 , 利用撞击器来改变其运行轨道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吴总师说要在十年内实施 , 但根据国家航天局的解释 , 会争取在2025年左右 , 实施一次带有验证性质的撞击试验 。
事实上 , “保卫地球”虽然听起来很像是大制作电影当中的经典剧情 , 但在现实情况中 , 小行星的威胁始终存在 , 只不过宇宙的尺度足够宽广 , 将这一灾难发生的概率稀释到极低 。 但威胁终究是威胁 , 或许对于地球而言 , 一颗小行星还不足以终结自己 , 但是对于人类而言 , 只要小行星的质量足够大 , 对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就是灭顶之灾 。 因此 , 人类已经初步建立了深空探测体系 , 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探测任务 , 另一方面则是充当预警功能 。
从技术角度来看 , “小行星防御计划”的最大难点反而不是“拦截” , 而是“发现” 。 宇宙间高速飞行的小行星多如牛毛 , 如何甄别出能够对地球产生直接威胁的小行星 , 是计划的关键点 。 因此 , “中国方案”的核心要点 , 就是先建立起一套足够完善的地基+天基监测预警系统 , 不仅要在地面上部署 , 更要将我们的“眼睛”延伸到宇宙 , 甚至不排除未来在火星上乃至于太阳系边缘部署更加前沿的观测系统 。
中国之所以要发展自己的小行星防御计划 , 绝不是为了邯郸学步 , 而是基于现实考量 。 当中国航天完成了前期积累之后 , 就必然要有所作为 , 这与我们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是相匹配的 。 推动小行星防御计划 , 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又能加强我国深空探测能力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预警能力 , 这不光可以用于防范小行星威胁 , 对我国的国防能力也有着巨大提升 。 可以明确的是 , 中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走在路上” , 十年之后 , 我们不仅会迎来新中国第一次载人登月 , 还会让世人看到 , 即便是发展中国家 , 也能投身于保护人类安全的伟大事业 , 同时也能吸引到更多国家参与其中 , 为今后人类更好地应对真正的地外天体威胁打下基础 。
推荐阅读
- 官方证实:中国将撞击小行星,探测器要飞到太阳系边缘
- 木星的月亮下,可能潜伏着地狱
- 10年内登月?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 直径只有0.7米,小行星袭击加拿大,音爆和火光照亮附近小镇
- 风云三号红外遥感+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埃安星灵架构究竟领先特斯拉FSD多少?
- 中兴 Axon 40 Ultra航天版设计细节泄露 采用HT玄晶陶瓷材质
- 小行星瞄准美国:高速进入大气层后爆炸解体,巨大震动声惊醒居民
- 中国空天飞机返回了?其实还在太空中飞行,轨道高度反而更高了
- 我们能否用机械臂,将还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