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月一县市·云龙】山水为形 文化为魂 擎画云龙文旅新景象

大理|【一月一县市·云龙】山水为形 文化为魂 擎画云龙文旅新景象

文章图片

大理|【一月一县市·云龙】山水为形 文化为魂 擎画云龙文旅新景象

文章图片

大理|【一月一县市·云龙】山水为形 文化为魂 擎画云龙文旅新景象

文章图片

大理|【一月一县市·云龙】山水为形 文化为魂 擎画云龙文旅新景象

文章图片

大理|【一月一县市·云龙】山水为形 文化为魂 擎画云龙文旅新景象

文章图片


编者按:
为全面提升大理文化旅游传播影响力 , 展现大理文化旅游形象 , 大理文旅融媒体中心在大理州文旅局的指导下 , 深入大理州各县市文旅部门、文旅企业和相关场所 , 推出“一月一县市 全域看大理”系列报道 , 旨在描绘好风光、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展示新亮点 , 依托大理文旅、文旅头条全媒体传播渠道 , 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 , 全面宣传展示大理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 带你一起发掘“六个大理”新魅力!

近年来 , 云龙县全面实施产业强县、生态立县、文旅活县战略 , 以诺邓3A级国家旅游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澜沧江高峡平湖景区、怒江峡谷门户景区 , 聚力打造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 , 谱写着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 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

做强文旅之“魂”
发挥文化赋能作用
从西汉元封二年在澜沧江江东置“比苏县”开始 , 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 , 云龙孕育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 古桥、古驿路、古盐井、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种类繁多 , 诺邓火腿、“耳子歌”、白族吹吹腔等各具特色的民族美食和民俗文化释放着魅力……如何以文聚力 , 打造令人神往的“诗与远方”?云龙县不断增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引领力和公共文化的保障力 。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积极争取资金 , 启动“沘江古桥梁群之彩凤桥、惠民桥、阳春桥、文通桥、五里桥、安澜桥、顺荡藤桥、街子房桥等桥梁修缮”、“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诺邓盐井修缮项目”、县级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 提高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 , 白族吹吹腔、耳子歌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诺邓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河南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项目被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南新“力格高”传习所、功果桥镇“汤涧花灯”传习所建设和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非遗火腿工坊(诺邓火腿场)的建设 , 目前正在实施县级非遗传习所建设 。 同时持续推进《河南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的送审工作 , 积极开展各类非遗培训及展示展演活动 , 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 , 促使非遗融入民众生活 。

持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 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 , 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对相关分馆的业务辅导;在现有《情满大栗树》《连心曲》《哥是针来妹是线》等文艺精品基础上 , 对全县的舞蹈、戏曲、歌曲进一步收集整理 , 注重文艺精品创作 ,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 形成资源与文化共享的新格局 。

做美文旅之“形”
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
沘江、澜沧江、怒江流经其间蜿蜒而去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池、云龙国家森林公园、地貌奇观“天然太极图”独树一帜 , 高山草甸天子山、大浪坝、天灯海坪安静柔美 , 澜沧江高峡平湖、检槽一线天等自然景观波澜壮阔 , 千年白族村诺邓古村、“文墨之邦”宝丰古镇古韵悠长 , 漕涧下澡堂、长新炼场坪、团结羊吃蜜等地温泉备受游客青睐……云龙风景独好 , 区别于“风花雪月”之外的原真魅力 , 无所不在 。

为提升旅游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 近年来 , 云龙县强化品牌创建和项目带动 , 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 , 串联起县域内的优美风光 。
紧紧围绕全县百亿级全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 , 今年内推进诺邓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宝丰古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 做好虎头山、云龙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 , 争取完成云龙县诺邓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云龙县诺邓镇省级旅游名镇、云龙县宝丰乡宝丰村省级旅游名村等品牌创建与申报工作;融入大理州以大理洱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 , 谋划建设集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于一体的云龙乡村旅游示范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