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森林|话·江西茶事 | 颇具特色的婺源茶俗,你都知道吗?

和谐的森林|话·江西茶事 | 颇具特色的婺源茶俗,你都知道吗?

文章图片

和谐的森林|话·江西茶事 | 颇具特色的婺源茶俗,你都知道吗?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 , 历史上曾被称为“吴头楚尾” , 是出名茶的灵秀之地 , 著名的茶乡 。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 , 长年的积累形成独具特色的茶俗 。
当地民谚云:“喝了十碗茶 , 赛过神仙爷 。 ”婺源人早晨起床 , 把泡茶作为头等需要 。 烧好开水 , 投入大把茶叶 , 用三沸水冲泡叶一半 , 水一半 , 略为品尝后 , 便开始牛饮 。 他们认为 , 种茶人吃茶就要吃出土色土香的味来 。
婺源人解渴时主要饮大路茶 , 饮茶多用瓷壶 。 招待客人则讲究“茶必嫩 , 器必雅” , 敬茶时讲究真诚纯朴 , 主人双手敬茶 , 客人双手接茶 。 茶过三巡 , 要求水不满杯 , 汁不外溢 。

在婺源民间 , 小孩出生后第一次沐浴 , 要用茶叶煎水洗 , 叫“洗儿茶”;老人们喜欢睡用粗茶填充的枕头 , 叫“茶叶枕” , 枕着松软 , 可以清心明目防治头晕眼花;人们给老人送寿诞礼品时 , 一定要在礼品红纸上放一枝茶叶 , 叫“寿礼茶” , 寓意多福多寿;购买的金银首饰收藏时 , 用红纸包着 , 内放一撮干茶 , 叫“避邪茶” , 据说可以避邪魔 。
还有 , 婺源农家媳妇每天天一亮 , 在生火做饭的同时 , 烧开水 , 要准备三样茶 。 一是清香的竹筒茶 。 这是专门为下地劳作的丈夫等劳力准备的 。 这种茶筒子是用毛竹(长50~100厘米不等 , 如果喝茶的人多则茶筒长些 , 喝茶的人少则可短些)做的 。
先将毛竹削去外面的青皮 , 在底层竹节的1~2厘米和上层竹节10厘米处锯下 , 上部削成斜面 , 以便倒茶 。 从上层竹节边打一小孔 , 用铁条往下捅破中间几层竹节 , 保留最底下的竹节、这样一个盛茶的竹简就做成了 。 利用这种竹筒子泡茶 , 除了有茶香外 , 还有竹子的香味 , 既清凉又解渴 , 且茶水不会馊 , 喝了这竹筒茶 , 人不会发痧(中暑) 。 二是清凉的壶钵茶 。 这是为家中老小准备的 。 特别是夏天 , 农家都要用一把大茶壶或陶钵泡茶 , 放在堂前的上门头或案几上 , 供家人随意取饮 , 既方便又清凉 。 三是清醇的碗头茶 。 这是为宾客准备的 。 先将开水灌在热水瓶中或用大瓷壶(或茶瓶)、铜壶将热水煨在火缸中 , 待贵客来时随即沏上一杯清香扑鼻的碗头茶 。

客人在品饮清茶中感受到主人的温馨和热情 。 婺源儒学盛行 , 文风鼎盛 , 茶礼、茶俗就蔚然成风 。 在文人的推动下 , 茶道也不断发展丰富 , 形成了富含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家茶”“富室茶”和“文士茶” 。
“农家茶”形式比较简朴 , 贵在真诚亲切 。 在婺源乡村 , 不仅家家会种茶 , 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 。 他们不论是上山伐木 , 还是下田耕作 , 都要带上用竹子做成的茶筒 。 为了路人方便 , 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 。 家里待客 , 更是非茶不可 , 铜壶烧水 , 瓷壶冲泡 , 然后再分茶敬客 , 盛茶则用汤瓯 , 一种类似小碗的茶具 。
“富室茶”追求茶贵形美 。 富裕人家 , 房子高大宽敞 , 会客常在堂前或花厅 , 窗棂明灿 , 桌椅红亮 , 有些还在墙上挂几轴书画 , 颇具气派 。 客人无论是围着八仙桌还是分列两旁 , 座位均有大小之分 , 因此 , 敬茶时先左后右 , 先上后下 , 不能有些许差池 。 茶具亦更讲究 , 一般用锡制的通气壶烧水 , 有的还用银壶 。 饮茶则是用粉彩、古彩或青花的盂 , 大多是瓷托 , 亦有用锡、银托的 , 真可谓器尽奢华 。

“文士茶”讲究儒雅风流 。 文人学士品茶 , 一讲境雅 。 或竹坞流泉 , 或幽院明轩 。 二要器雅 。 泥炉鄣炭 , 瓦罐竹勺 , 茶碗也以古朴为上 。 三就是人雅 。 人是品茶的主体 , 当然是最重要的 。 至于泉之高下 , 火之文武 , 水之三沸 , 泡之疾徐 , 更是无以穷尽 , 追求的是一种汤清、气清、心清的神妙境界 。
(摘自:刘玉凤 , 曾海华编著. 江西茶事. 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 2020.08.)
持续关注【江西茶业交易服务中心】 , 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江西茶事
【和谐的森林|话·江西茶事 | 颇具特色的婺源茶俗,你都知道吗?】你所在的地区还有哪些有趣的茶俗或者茶俗故事呢?快来评论区告诉我们 , 互动有惊喜 , 小礼领不停 , 等你来参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