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婚后遭丈夫暴虐,千里复仇八年前夺身之恨!1995年武汉情杀案( 二 )


工厂保卫科值班室的同事清楚地记得 , 18日这天曾有个未报姓名的女人来过三次电话找李成……
这是个怎样的女人?她与李的死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在李死前多次出现 , 死后人突然销声诺迹?

武汉市——这里的常住人口几百万 , 来这里公干、旅游、打工的流动人口日平均也有无数 , 如此茫茫人海之中 , 找寻一个身份不明的人 , 无异于大海里捞针 。 公安机关根据已掌握的线索 , 决定对市内重点地区旅店进行彻底地清查 。 清查并不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 可是要将重点地区大大小小的旅店中18日、19日的住宿人员统统查一遍 , 这巨大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 , 旅店一家接一家地被排除 。 侦查小组的同志个个心急如焚 , 难道是侦查方向错了?
事实证明 , 这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 最后一批调查结果送来了 , 其中的一份登记引起侦查人员极大兴趣 。
山西某医学院来京人员魏雅 , 女 , 27岁 , 18日来汉住进本市西街旅馆 , 19日晨退房、魏对同室人说准备到同济医学院同学家住宿 。 根据服务员的介绍 , 魏的身高、衣着极像明华烧麦馆前走掉的那个女人 。 公安人员在魏的名字下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
侦查工作有了进展 , 侦查员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 他们不顾疲劳 , 乘胜追击、几名侦查员乘车来到同济医学院 , 查询是否有人认识魏雅这个人 , 很快地 , 他们就摸清了情况 , 果然有魏的一个女同学 。 她证实魏在山西某医学院毕业后 , 因表现突出 , 成绩优异 , 被留校任教 , 不过最近她们根本没有见过面 。 “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 , 那可是个本分的人啊!”她望着面前的警察 , 末尾又颇富感情地缀上这么一句 。

就在侦查人员四处查访之际 , 各项科学技术检验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 。 一份份报告 , 一张张鉴定结论 , 送到了侦查人员的面前 , 他们对掌握在手中的大量证据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论证后 , 将魏雅列为重大嫌疑人 。
确定一个人是否犯罪 , 特别是重大刑事犯罪 , 是件非常严肃的工作 , 来不得半点含糊 。 因为 , 它意味着犯罪者将要承担的是极其沉重的法律责任 , 侦查员们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 在对这起案件的外围情况 , 包括每一个细节 , 认真调查核证后 , 他们又着手进行最后的 ,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 。
12月24日上午9时 , 山西省某医学院的教师楼前一辆挂着窗帘的汽车 , 静悄悄地停靠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 。 车子里坐着武汉市公安局的侦查人员和专程从武汉赶来进行指认的男青年 , 他们向前伏着身子 , 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大楼的出口 。
不一会儿 , 四名女青年从楼内鱼贯而出 。 她们轻松地闲谈着 , 走上楼前的一条柏油路 , 谁也没有觉察到 , 那射向她们的双双锐利目光 。 女青年一个个走过 , 车内的男青年突然低声惊叫 , 他认出走在后边的那个正是12月18日晚在明华烧麦馆附近消失的女人 。 车内所有人的日光都集中到她的身上 , 这个人就是魏雅 。
当日下午 , 魏雅下班路上 , 几名身穿制服的公安人员出现在她面前 。 她微微一怔 , 只一瞬 , 她的表情又变得非常的平静 。
太原市公安局看守所内 , 对魏的第一次讯问在这里进行 。 无须怎么费力 , 她便供述了自己的全部犯罪经过 。

明华烧麦馆里 , 李成买黑啤酒和冷拼盘 , 转身又去柜台前端烧麦 。 就在这时 , 她迅速地从大衣口袋中取出个小纸包 , 将包内的0.3克氰化钾倒入自己的酒杯 , 并用筷子揽匀 。 李成端着烧麦回来了 , 她假称不能喝酒 , 将自己杯中的酒倒入了李的酒杯 。 李丝毫没有觉察 , 他端起了酒杯 , 喝了一大口 , “怎么有股子铁锈味?”他微微皱了下眉头 。 他只喝了这口 , 然而这一口足以夺去一个中年汉子的生命 。 李的腹中感觉不适 , 跑到厕所里呕吐 , 回来时 , 他的嘴边残留着血色分泌物 。 公安人员的神经是敏感的 , 他意识到酒有问题 , 但一点也不怀疑对面坐着的她 。 她搀扶着他走出了餐馆……
“李成死了 。 ”魏雅从提审人员口里得知了这消息 , 她并不显得怎么惊讶 , 只是将头更深地低下 , 0.3克的剂量 , 足以置人于死地 , 在她离开时 , 李开始抽搐 , 这已是三期中毒反应 , 绝无生还的可能 , 这一点她心里是清楚的 。 因为她是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
当时的中国能够考取大学不容易 , 能够考取医学专业的大学就更难 , 那高比例的淘汰率 , 那竞争的激烈 , 人所共知 。 有人形容上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把每年七月的考季 , 比作一股黑色的风暴 , 多少个家长眼巴巴地盼望着子女能考入大学 , 多少个孩子在高等学府狭窄的门前奋力拼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