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至第二届 , 已经有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登上青年科学家502论坛 , 展示学术成就和个人风采 。
比如吕琳媛 。 这位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出生于1984年 , 今天还不到40岁 。
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复杂系统研究 , 斯蒂芬·霍金也曾说过 , “21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 。 在此次论坛上 , 吕琳媛做了题为《探索复杂世界的简单规则》的学术报告 ,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复杂系统研究的“前世今生”:在秩序与混沌边缘 , 复杂科学如何在诸如人脑、生态、社会这样的复杂系统中寻找普适、简单的规律 , 以及科学家如何在复杂世界中 , 寻找到隐藏着怎样的简单规则 。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陈玲玲演讲
再比如陈玲玲 , 这位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博士、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 现年也不到45岁 。 她带队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 , 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 也开拓了该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
非编码RNA被称为人类基因中的“暗物质” , 它从DNA转录而来 , 但不表达为蛋白质 , 长久以来一直用途成迷 。 这些“暗物质”到底有什么用?能够为我们对抗疾病提供哪些全新的手段?在论坛上 , 陈玲玲以《新型RNA的发现与功能探索》为题 , 为人们揭秘非编码RNA 。
吕琳媛、陈玲玲只是2位典型代表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青年科学家502论坛”将见证更多青年科学家展示自己的学术成就和个人魅力 。
瞄准原创性基础科研
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 是使我们“知其所以然”的基础 , 也是所有应用的基础 。
无论是戈登研究会议 , 还是林道大会 , 都将关注点对准了人类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前者的使命是“为生物、化学和物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前沿研究的介绍和讨论提供一个国际论坛” , 后者邀请的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三个学科 。
眼下中国 , 也无比需要重视基础科研——一方面 , 受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 , 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是必经之路 , 另一方面 , 过去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更多关注应用层 , 在基础科研和底层核心技术领域相对薄弱 , 而受欧美强国伺机发起的科技战 , 尽快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成了当务之急 。
正如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论坛上所说——“没有原始创新的深厚地基 , 没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科技企业的大厦再高大再漂亮 , 也难以经受风吹雨打 。 ”
正因为如此 , 本届论坛的主题最终确定为“聚焦原创 , 突破边界” 。 其中 , “聚焦原创”指的就是瞄准原创性基础研究 ,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 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实现;而“突破边界” , 即鼓励自由探索和各学科间的交叉合作 。
无论是嘉宾所做学术报告 , 还是校长圆桌论坛和主题论坛 , 也都紧扣这个时代主题 。
美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演讲
先看看科学家们的学术报告 。
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分子遗传学家朱健康带来了“从DNA第五碱基到健康与长寿”的学术分享 。 他结合自己的工作 , 讲述了基因序列里看不到的遗传信息——“DNA甲基化”的神奇作用:科学家通过拨慢“DNA甲基化时钟” , 有可能延缓衰老、让人们更加健康长寿 。
在2021年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大赛CASP 14中 , AlphaFold2对大部分蛋白质结构的预测与真实结构只差一个原子的宽度 , 预测水平达到了人类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等复杂仪器观察预测的水平 。 这个蛋白质结构预测史无前例的巨大进步 , 不仅让AlphaFold2名声大噪 , 更点燃了AI for Science热潮 。
凭借着将蛋白质3D结构的预测精度从60%提升到90%以上 , AI for Science入选了《Science》杂志评选的2021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之一 。 但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无所不能?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演讲
刚回国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 , 则分享了她一直在探索如何让AI技术更好地辅助结构生物学的研究 , 希望让AI拥有更强的算力和更新的算法 , 能从一个非常高的时空分辨率中 , 推动人类更好地理解细胞这个小小的分子世界 。 颜宁分享了她的团队如何利用结构生物学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与机理 , 从而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 助力药物研发 。 她还分析了AI对于现代结构生物学的助力与局限 。
推荐阅读
- 人类是被囚禁在地球上的囚徒?列举四点人体异常特征,细思极恐
- 为什么说超大质量黑洞在理论上不该存在
- 24亿年前一场大雪下了整整3亿年,平均气温零下50℃,地球冻成雪球
- 地球有4亿亿吨黄金,人均超500万吨,为何挖金矿却很艰难?
- 科幻新星刘宇昆的科幻新篇
- 世界上最大的乌贼?有两个竞争者,体长超10米,重接近半吨
- 美国登月火箭成功发射,“重返月球计划”已经踏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我国也要加油啊!
- 科学家复活的巨型病毒,竟源于四万年前,会掀起新一轮的疫情吗?
- 霍金预言或应验?超算预测世界末日可能降临的时间,人类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