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多了一个面基世界级大师的机会( 三 )



作为全球著名细胞生物学家 , 西湖大学教授于洪涛长期从事最基本的生命现象细胞分裂研究 , 曾在全球首次找到细胞分裂的“开关”纺锤体检查点 。 此次论坛上的分享 , 也是他在2019年全职回国后 , 为数不多的公开学术报告 。 他与听众们分享了细胞分裂的神奇旅程 , 和在这一过程中 , “生命密码”基因组的传承和塑造 。

伴随着晶体管尺寸逐渐逼近其物理极限 , 作为半导体领域最著名的规律 , “摩尔定律”正面临失效风险 。 这也是最近10年半导体行业经久不衰的话题 。 未来 , 人们飞速增长的算力需求将如何得到满足?下一代芯片又将长什么样?对于这一系列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 , 作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首任院长和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 吴华强教授便从集成电路面对的“三座大山”谈起 , 分享了“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探索 。



再看看论坛环节 。 本次论坛新增“校长圆桌” ,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陈十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儒新、大湾区大学(筹)负责人田刚、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围绕如何“引导、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教师甘坐冷板凳、探索长周期重大科学问题”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

其中 , 韩杰才讲到 , 学校和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对基础科研的准确认知 , 否则 , 如果认知不转变 , 基础研究的困境和问题还是突破不了 。 “很多年轻人愿意 , 也很容易把热点问题当作基础科研 , 以为写文章快或者引用次数多就是在搞基础科研 , 其实这与基础科研不完全一致 。 ”与此同时 , 还要就如何选择和评价基础科研人才达成共识 。

结语
一个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 , 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 , 国家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必不可少 , 企业的参与、顶尖科学家的示范和引领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

从“青年科学家502论坛”的主旨定位、嘉宾阵容、议题设置便可看出 , 包括论坛主办方腾讯、一众科学家等同行者 , 对于支持和推动原创性基础科研的初心与决心 。

在投资领域 , 加法是单利 , 乘法是复利 。 502就更是复利了 。 爱因斯坦说 ,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

眼下 , 颜宁刚刚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国内 , “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也才刚刚起步 。 有理由相信 , 未来 , 当国家持续引导、有能力的企业不断努力、有信仰的顶尖科学家躬身示范 , 更多青年科学工作者将获得托举 , 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将形成源源不断的复利 。 而当科技创新形成复利 , 属于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 , 就不会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