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看完了之后是意犹未尽,还是觉得不过瘾


《沙丘》看完了之后是意犹未尽,还是觉得不过瘾


文章图片


《沙丘》看完了之后是意犹未尽,还是觉得不过瘾


文章图片


《沙丘》看完了之后是意犹未尽,还是觉得不过瘾


文章图片


小编我觉得《沙丘》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非常棒了 , 带着九岁的孩子一起看的 , 当然之前给孩子讲了大概的一些内容包括香料 , 屏蔽场 , 之前的战争等内容便于孩子了解 , 孩子看完感觉很喜欢 , 场景 , 音乐 , 服装 , 演员都很漂亮 , 之前的复联 , 环太平洋这些孩子觉得太乱眼花缭乱反而不太喜欢 。

因为沙丘的世界观在国外是传播比较容易的 , 沙丘火的时候国内还没引入 。 等到引入了又没引入完整 , 就引入了小说 , 设定集 , 官方补的设定一大堆都没翻译引入 。 国内知道沙丘主要是靠游戏 , 我是因为游戏从而深入接触了沙丘 。 当年2049上映的时候其实也是这么个情况 , 很多人冲着银翼杀手科幻大片进了影院 , 然后就被这种反商业片式的表现方法弄的昏昏欲睡 。 然而几年后 , 2049争议犹在、但总体评价在国内不断走高 。

我是觉得沙丘在硬素质上还是维持了维伦纽瓦一贯的高水平 , 很可能也会走2049这样的道路 。 但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 , 又遇上华纳这样的制片方 , 能不能有下一部就很难说了 。 人类现在的最精密的设备都是可以手绘图纸的 , 包括芯片电路 。 沙丘小说设定的人脑开发程度就是超越当时(60年代)计算机的 , 所以也需要香料支撑人体能力 。

吉拉德的领航员开发方向是预知能力 , 门泰德开发方向是逻辑运算 , 比?吉斯特(片中男主母亲、姐妹会所有成员)则是全能开发 , 甚至可以靠脑力筛选基因 , 决定自己所怀孩子的性别(最初目的是生女 , 延续和扩张姐妹会)人类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出现自我意识 , 发起叛乱并奴役人类 。 智械叛乱使得人类被各自分离在不同的星球上长达数百年 。 之后在人类发起的机械战争下 , 厄崔迪和哈肯尼两个家族的祖先发挥了重要作用 , 击败了智械 , 并废除了所有智能机械 。

科技线就从机械飞升跳到基因飞升 。 工会 , 太空宇航员们依赖于香料短期预知未来的能力进行太空运输和贸易 。 门泰特(杜菲哈瓦特和彼特德伏莱)是经过训练后替代人工智能成为高效率的运算机器 。 而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则通过训练与考验 , 以及宗教手段力图寻找到一位可控制的“先知” , 指出人类之后的发展道路 。 所以电影开头圣母会指责杰西卡夫人 , 因为她打乱了姐妹会的计划 。 (但恰好真的诞生了先知) 。

这就是为啥很多人看着突兀 , 因为沙丘第一卷设定太广 , 一时半会儿看不过来 。 2001对于生命演化 , 和文明变迁 , 文明对于自然的影响的视角 , 对于生命去向何方的思考 , 三体的以上同时对于不确定的封闭宇宙下的生命意识的展现和对于意义的思考 , 这些可是相当于扩大到数十亿年的对于宇宙 , 生命 , 文明的关系的总结 。

【《沙丘》看完了之后是意犹未尽,还是觉得不过瘾】这才是科幻性 , 博物馆一般的全景展现 , 或者前沿科技 , 特定知识设定下的对于人类影响的假设 , 如赛博朋克 , 如索拉里斯星 , 或者1984 。 不过沙丘小说在科幻文学界的崇高地位是个既定事实 , 这是没法否认的 。 我想说的只是沙丘和2001的电影反响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个时代的问题 , 想想如果这个版本的沙丘在70年代以当时星战那个水平的特效拍出来 , 而2001到今年才第一次上映 , 两者最终的口碑肯定会很不一样 , 不是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