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怀孕近7个月被丈夫施暴:别盯着远嫁和没领证,重点是打人了


女子怀孕近7个月被丈夫施暴:别盯着远嫁和没领证,重点是打人了



一位怀孕近7个月的安徽女子自称遭到丈夫“家暴” , 她强调自己和丈夫新婚才6个多月 , 但是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施暴了 。 根据报道中的描述 , 女子结婚以来一直隐忍着 , 不想让家里人担心 , 直到最近这次丈夫不顾她近7个月的孕肚将她打到不能下地 , 才拨通娘家人的电话 , 娘家人得知后便立马开车上门将女子接走 。
有必要说明的是 , 女子是从安徽嫁到浙江舟山的 , 而且两个人还没有领证 , 为此她决定与丈夫分开并不要这个小孩 , 同时放话绝不原谅家暴男 。 要知道 , 除了女子被打了、远嫁、没领证是确定的信息 , 报道中没有给出更多补充信息 。
但是可以推断 , 两个人的年龄应该都不大 。 之所以这样说 , 就在于但凡两个人都到了法定结婚年龄 , 不至于办这种“先上车 , 再补票”的事 。 与此同时 , 根据娘家人上门接走的操作 , 也能推断女子的年龄应该不大 , 否则不至于连这种事还做不了主 。
如此掰扯 , 并不是要追问女方的“子宫道德” , 也就是为何没领证就敢怀上家暴男的孩子 , 而是想基于“没领证” , 对事实婚姻和法定婚姻进行现实拆解 。 毫不夸张地讲 , 在很多相较落后的地域 , “先上车 , 再补票”这种操作也是比较常见的 。 由此来看 , 即便报道中用的是“施暴” , 但是女子在提及这段关系时却用的是“丈夫”和“家暴” 。
就此而言 , 不得不承认 , 对于那些更看重婚俗的地域 , 可能总觉得结婚证就是一张纸 , 只是办理相关业务时才需要的凭证 , 而真正的结婚就是吃席式仪式感 。 所以在看待这件事情时 , 就没必要过分强调没领证这个前提 , 而是要基于打人行为去定性 。
只是从女子临走时婆家人还给了“意味深长的一万元”来看 , 女方应该没有采取法律维权 。 基于这个事实 , 再次证明在“家暴”的问题上 , 除非是重伤、致残或致命 , 否则很少有维权到底的情况发生 。
因为“家暴”本身不只是“施暴”的问题 , 其中还混杂着情感和利益 。 这种情况下 , 碍于世俗圭臬 , 如果没达到重伤、致残或致命的程度 , 被家暴的一方即使不想过下去了 , 也都不太愿意纠缠到底 , 也就是说和解的情况比较多 。
尤其是双方还打算继续过下去的情况 , 基本上被家暴的一方最后都选择原谅了 。 强调这一点 , 并不是说被家暴的一方非得选择原谅 , 而是对于“家暴”来讲 , 它是个较为综合的命题 , 解决起来不能太线性 。
就以安徽女子和她的“丈夫”来讲 , 就算男方再怎么不是人 , 但是追根溯源 , 两个人或多或少之前还是有一定感情的 , 只能说男方在面对婚姻生活上太渣了 , 并且这个问题真还没什么可辩驳的余地 。 说到底 , 别说“妻子”都还怀有身孕 , 就算没怀孕也不是想打就能打的 , 并且这跟远嫁和没领证毫无关系 。
在这个问题上 , 很多人觉得“远嫁”的女性容易受欺负 , 这其实还是传统婚姻认知 , 也就是觉得娘家人是自己的后盾 , 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款 。 可事实上 , 伴随着相关法律条款的完善 , 即便“家暴者”不总是受到“回击” , 但是对于主要的利益维护来讲 , 还得靠法律条款 。 至于娘家人来讲 , 最多也就是情感上的支持 , 而很多人脑补的“娘家人带人上门干架”也只不过是天方夜谭式的想象而已 。
然而对于未领证来讲 , 虽然可能影响财产分割 , 但是对于牵涉到人身伤害的情况来讲 , 显然跟领没领证没多大关系 。 因为法理在审视具体的关系和恩怨时 , 也要基于事实关系去审度 , 而非是因为没有领证 , 就认为“家暴”该被从轻认定或从重认定 。
因此在看待“女子怀孕近7个月被丈夫施暴”的事情时 , 就没必要盯着远嫁和没领证进行各种借题发挥 , 毕竟重点是“打人了” , 而不是因为远嫁和没领证 , 就好像打人行为能被讲通 。 而这一点对于舆论导向又是极为重要的 。
老实讲 , 最烦的就是 , 没等施暴者受到严惩时 , 有些人就开始对受害者进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反向追问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后 , 我们可以基于被家暴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反思 , 但也仅限于抽象反思 , 而非是基于具体的因果对被家暴者进行“具体质问” 。
【女子怀孕近7个月被丈夫施暴:别盯着远嫁和没领证,重点是打人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