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 “大牌尾货”“剪标”商品,合法吗?|说·法

text":"“剪标”“大牌尾货”“骨折价”……
近日 , 一家打着这些名义直播带货的百万粉丝级网店被曝光 。 警方调查发现 , 涉案店铺制假售假 , 还在直播中通过各种话术糊弄消费者 。 日常生活中 , 消费者经常会遇到“剪标”“尾货”商品并伴随打折销售 , 那么 , 这样的销售方式合法吗?制假售假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的专业解读!
销售“剪标”“尾货”等商品是否合法 , 要根据产品来源来判断:(1)如果是商标权利人或者其授权的经销商在处理过季或库存商品时 , 将商标标识予以去除 , 彻底切断商品与其品牌商标之间的关系 , 以维护品牌价值 , 不涉及违法 。 (2)如果是品牌代工厂将生产的瑕疵产品去除商标后予以销售 , 这类商品可能存在产品质量隐患 , 销售此类商品有违法风险 。 另外 , 即使去除商标标识 , 但在销售时若以“某品牌尾货”的名义予以销售 , 也会涉及商标侵权 。 (3)如果是披着正品外衣的假冒商品 , 打着“剪标”“尾货”等名义吸引顾客下单 , 这种行为则涉及违法甚至犯罪 。
以该案为例 , 首先 , 商家在直播间通过销售话术等方式 , 宣称其销售的是大牌商品 , 违反广告法的规定 , 涉嫌虚假广告 。 其次 , 商家声称其销售的是“大牌尾单”或者“剪标”商品 , 虽然剪去了原有商标进行销售 , 看似没有侵害品牌的商标权 , 但其通过各种话术暗示消费者其销售的产品是品牌 , 本质上存在“搭便车”的嫌疑 , 涉嫌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 最后 , 该店铺通过购买正品成衣制版 , 并采购以假乱真的布料、贴标、辅料来制造相同服饰销售等行为 , 涉嫌刑事犯罪 , 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 假冒注册商标罪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等 。 此外 , 商家以假乱真吸引顾客消费 , 还可能构成诈骗罪 。
对于直播电商平台来说 , 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 , 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提供仓储、运输、邮寄、印制、隐匿、经营场所、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等 , 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六项规定的提供便利条件;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发现平台内商品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 , 应当依法采取必要措施 , 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 应当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 也就是说 , 如果直播电商平台未履行法定义务 , 可能因为未采取必要措施处理售假直播商家、未履行商品质量检查等义务 , 受到相应行政处罚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
对于消费者来说 , 消费者在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 , 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等向有关机构投诉、举报并进行索赔 。 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 , 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正牌产品” , 要慎重购买 , 谨防上当受骗 。
【售卖 “大牌尾货”“剪标”商品,合法吗?|说·法】来源|法治日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