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艘飞船奔月,中国2艘飞船会师太空:这就是我们的航天实力


美国1艘飞船奔月,中国2艘飞船会师太空:这就是我们的航天实力


文章图片


美国1艘飞船奔月,中国2艘飞船会师太空:这就是我们的航天实力


文章图片


美国1艘飞船奔月,中国2艘飞船会师太空:这就是我们的航天实力


文章图片


美国1艘飞船奔月,中国2艘飞船会师太空:这就是我们的航天实力


文章图片


这艘美国的猎户座飞船 , 正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 它前不久才创下了一个NASA的新纪录 , 不过全球的目光却都在关注中国 。 就在美国登月火箭发射半个月后 , 两艘神舟飞船在太空中成功会师 , 在轨工作的中国航天员增加到了6位 , 短暂地位居世界第一 。

【猎户座飞船升空第13天在远地点拍摄的照片】
神舟15飞船和问天核心舱对接后 , 神舟14号任务乘组的指令长陈冬 , 第一时间前往对接舱段迎接 , 和第一个进入天宫的费俊龙拥抱在了一起 。 费俊龙时隔17年再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 他也是神舟15号任务乘组的指令长 。
神舟15是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6次飞行任务 , 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 乘组由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三人组成 。

天宫空间站也迎来了6+6的配置 , 也就是6大舱室和6名航天员 , 这是天宫截至目前构型最大的一次 , 也是入驻航天员最多的一次 。 在这个足以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时刻 , 神舟14和神舟15两个乘组的6名航天员 , 也在问天核心舱拍了一组合照 。

为了拍合照 , 6名航天员前二后四排成了两排 , 问天核心舱的空间依然显得比较充裕 , 如果挤一挤 , 其实一排站上5个人也没问题 。 在太空中拍合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 , 因为微重力原因 , 航天员的身体需要找借力点固定 , 组成合适的队形比地球上站队形要麻烦很多 。
但是中国空间站墙壁上都有绑带 , 注意看他们的脚 , 都是嵌在绑带里的 , 方便固定位置 , 是很人性化的设计 。
看完中国航天员的合影 , 我们再来看看隔壁国际空间站 , 那里现在也有7名宇航员在执行任务 , 分别是3个美国人、3个俄罗斯人还有1个日本人 。 这7个人也曾在国际空间站的和谐号节点舱中合影了一次 , 不过他们的画风比较特别 。

【国际空间站3个国家的7名宇航员合影】
7名宇航员实际上是蜷缩着身体围成了一圈 , 才勉强全部入框 , 完成了一张合影 , 有三名宇航员甚至必须颠倒身体 , 才能凑到一起 。 这样的合影虽然也很温馨 , 却也有一种拥挤的感觉 , 但这也没办法 。
和谐号节点舱的最大直径虽然有4.4米 , 但由于设计年代较早 , 2007年就已经发射升空 , 所以舱内设备布置比较凌乱 , 可用空间其实比较小 , 以至于宇航员很难在这其中伸展开来 。
【美国1艘飞船奔月,中国2艘飞船会师太空:这就是我们的航天实力】和谐号节点舱虽然长度只有7.2米 , 内部容积只有70立方米 , 但却承担了四项重要工作 。 首先是作为空间站的连接枢纽 , 连通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舱室 , 其次是要提供电力以及储存一部分电子数据 , 最后还要提供4名宇航员的住宿 。 这么多的功能塞在一个节点舱室内 , 不挤才怪了 。

【4名NASA宇航员在和谐号节点舱合影 , 依然伸展不开】
其实国际空间站很大 , 大大小小有17个舱室 , 空间比和谐号节点舱更大的舱室并不少 , 不过大部分时候的合影却都在几个节点舱中拍摄 , 这是因为国际空间站虽然是16个国家合作的产物 , 但实际上分成了四大部分 。
分别是俄罗斯部分、美国部分、欧洲部分以及日本部分 , 其中美国的“地盘”最大 , 拥有8个舱室 , 俄罗斯紧跟其后 , 有7个舱室 , 欧洲和日本各有一个实验舱 。
美俄两国的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后 , 除了一些合作项目会在一些公用舱室活动 , 其大部分时候都是各行其是 , 待在自己的区域内 , 串门其实是很少见的活动 。 欧洲和日本的宇航员也基本只在本国的实验舱以及美国部分活动 。

如此泾渭分明的态度 , 其实和航天科研活动中 , 一些保密原则有关 , 虽然都在国际空间站 , 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太空探索任务 , 很多信息不需要也不方便分享 。 大多数时候 , 美俄宇航员与其说是“同事” , 不如说是“邻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