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孩求饶背后是父母失控的焦虑


“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孩求饶背后是父母失控的焦虑


文章图片


“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孩求饶背后是父母失控的焦虑


文章图片


“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孩求饶背后是父母失控的焦虑


在网上看到网友分享这样一件事:网友在超市买东西 , 想给自己的孩子小侄女挑一个礼物 。 正在犹豫徘徊间 , 看到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女孩一直在玩具的货架前站着不肯离去 。 她拉着妈妈的手不肯松开 , 央求妈妈给她买一个玩具熊 。

刚开始 , 孩子的妈妈还很有耐心地劝她打消买玩具的念头 , 可是孩子却不为所动 , 一直坚持 。 终于这位妈妈失去了所有的耐心 , 火气一下爆发 , 对着孩子拳打脚踢 。 孩子疼得直哭 , 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央求妈妈不要再打她了 , 她不买了 , 再也不敢了 。
网友和身边的人赶紧拉开了孩子和妈妈 , 妈妈余怒未消 , 气冲冲地拉着孩子的手离开了现场 。
看到这位妈妈的的行为 , 我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
那天我去接儿子放学 , 走到学校旁边一家文具店的时候 , 儿子停下来说想看看店里的玩具 , 我答应了他 。 可是他看到一个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之后非要买 , 我说前几天已经买过一次东西了 , 今天不能买(我们之前约定好了一个月买玩具不能超过3次 , 不管大小、种类) 。
我一直用平静的语气说明不能买的理由 , 同时也告诉他我知道他很喜欢这个游戏机 , 我们可以等到下次买玩具的时间到了给他买 , 或者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给他买一个当礼物 。
一般情况下虽然他不情愿 , 会磨蹭一会儿 , 但最终一般会放弃买东西的想法 。 可是那天他一直拉着我的衣袖不松手 , 在玩具店门口僵持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 眼见着天快黑了 , 我惦记着回家给二宝喂奶 , 还要做饭 , 心里非常着急 。

我大声呵斥了儿子 , 也打了他的手两下叫他松开 , 可他还是不撒手 , 而且还打了我的胳膊几下 。
为了能早点回家 , 我只好给他买了游戏机 。 但是买完之后我心里非常沮丧 , 于是气呼呼地一个人往前走 , 让他在后面跟着 , 他要拉我的手 , 我也没让 。 就这样一路走到公交车站 , 我始终一言不发 。
下公交车后 , 我向他表达了我的失望与难受 , 因为他居然为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机来伤害妈妈 , 打妈妈 , 让我很难过 , 所以从现在开始最少有10分钟的时间 , 我不想和他说话 。
就这样一路沉默着到了家(平常他都是叽叽喳喳一路说) 。 到家以后我们才开始正常的沟通 。
很奇怪的是 , 从那次以后 , 儿子想买东西 , 再没有出现过如此僵持的局面 , 他自己还跟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是不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 不会因为想买东西打你了 。 ”我也及时回应道:“是的 , 你现在确实有了比较好的情绪控制力 , 妈妈为你感到高兴 。 ”
自己有过亲身经历 , 才能够理解那位妈妈的瞬间崩溃 , 这失控的情绪背后 , 其实都是父母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

对掌控孩子的焦虑 。人之所以会产生焦虑 , 很大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对自己和生活失去了掌控感 。 巨大的焦虑感会让我们感到压力和痛苦 , 为了抵御这种痛苦 , 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掌控的对象 。
对人类来说 , 要有掌控感就必须“有力量” , 可是生活中能够掌控的事情实在是太少 , 那么弱小无助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父母的“掌控对象” 。
而且自我生活越失控的父母 , 掌控孩子的需求就越强 。
所以当我们试图去影响孩子 , 而孩子却不服从的时候 , 那种令人窒息的失控感会在瞬间点燃人的消极情绪 , 愤怒一触即发 。
“自知”的焦虑我们这一代父母 , 相比于上一代父母来说 , 要焦虑了很多 。 焦虑在于我们知道上一代人的教育方法很多是不对的 , 我们想要去改变 。
焦虑在于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打孩子是不对的却没办法彻底改变;焦虑在于我们想要好改变却总是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焦虑在于我们“自知” , 但是却没有更深刻地“自我察觉” 。
【“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孩求饶背后是父母失控的焦虑】焦虑在于信息的来源太多 , 每种信息都在告诉我们“你这样做就不是好父母 , 你那做就不是好父母” , 好像除了我们自己 , 全世界都知道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