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PFAS风波两年后 , 欧美部分国家宣称的管控措施非但没奏效 , 反而在不粘锅和北美学生校服中再度被检测出来 , 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
2020年 , 美国环保组织声称 , 他们在美国三大快餐巨头——麦当劳、汉堡王和Wendy’s的包装袋上检测出有毒物质PFAS 。 这种物质 , 正是被证实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诱变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的剧毒化合物 。
而在今年的两份最新研究中 , 科研团队发现 , 除了此前公布的食品包装袋 , 不粘锅和北美学生校服也成了PFAS的重灾区 。 甚至 , 在美国药监局今年公布的数据中 , 全美检测到的PFAS污染点已达到57412个 。
PFAS为何能无处不在?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看似无处不在的PFAS 。
PFAS , 是一种完完全全由我们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化合物 , 中文名字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
当然 , PFAS只是一种统称 。 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次被合成后 , 现在 , PFAS的家族成员已经发展出上千种 。 它们无一例外都拥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 同时疏水疏油 。于是 , 还得了一个外号:永不分解的化学物质 。
稳定、好用 , 几乎让PFAS在极短的时间内坐稳了如今的地位——服装、食品包装 , 甚至是一些瓶瓶罐罐的生产 , 都有它的身影 。 不过 , 伴随着PFAS的走红 , 其对健康的危害 , 时不时就会被拿出来讨论 。 今年两项分辨针对北美学生校服和不粘锅的研究 , 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
今年10月4日 , 圣母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多伦多大学和绿色科学政策研究所研究团队在Environ Sci Technol上发表了题为“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North American School Uniforms”的研究 。
他们分别从美国、加拿大购买了大量的校服、户外服装和婴幼儿纺织用品 , 并对样品中的总氟含量和PFAS类别、含量进行了测定 。 测定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研究团队在65%的测试样品中检测到了氟 。 它们当中的PFAS种类 , 主要是家族中的FTOH和FTMAc 。 并且 , 通过对比不同面料 , 含棉量较高的校服反而PFAS含量越高 。
这可能是因为 , 棉质品和其他合成织物相比更亲水 , 所以在服装制作过程中 , 需要额外的PFAS处理才能达到所需的防水、防污性能 。 只是谁都没想到 , 这恰恰给学生们的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因此 , 研究团队推断 , 北美学生吸入PFAS的重要来源 , 正是这些校服 。
另一边的不粘锅也没好到哪儿去 。
不粘锅的涂层一般用的是PTEE或特氟龙 。 这两个东西 , 说白了就是化学性质更稳定、耐热性更好的合成塑料 , 都是PFAS家族中的一员 。 把它们用在不粘锅上 , 的确经过了一系列安全测试 。 只要使用方法得当 , 是没问题的 。 可锅表面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划痕 , 就不太美妙了 。
前不久 ,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和弗林德斯大学研究团队分别对新买来的不粘锅和使用了两年的旧不粘锅进行了扫描 。 从电子显微镜中 , 研究团队观察到 , 即便是小到几毫米的涂层划痕 , 也能释放约230万个聚四氟乙烯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 。 要知道 , 这些“塑料”可都属于PFAS , 吃下去是会累积在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的 。
不粘锅实验后释放的PFAS数量估计
PFAS , 想说拒绝太难关于PFAS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 其实已经能算得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
比如 , 得克萨斯州大学研究团队就曾发表论文称 , 孕妇在怀孕期间 ,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或中期接触PFAS , 会增加胎儿患自闭症的风险 。
再如 ,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国家环境卫生中心和哈佛医学院联合研究团队曾在研究中发现 , 血清中PFOA(PFAS家族成员之一)的浓度和肾细胞癌呈正相关关系 。
此外 , 其他相关研究都证实 , 长期大量接触PFAS , 不但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 还会提高成年人患肾癌、睾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骨髓癌的风险 。
但道理懂归懂 , 我们还是很难彻底对PFAS说不 。
一方面 ,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 , 因为家族成员数量庞杂 , PFAS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之密切 , 远超人们想象 。 除了不粘锅、校服 , 大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 , 小到日常生活 , 都有PFAS的痕迹 。 要彻底拒绝它 , 不太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