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场雨 , 把我困在这里” 。
如果说是一场持续了200多万年的雨 , 请问还仅仅是把你困在这里吗?对于很多生物而言 , 持续的暴雨 , 足以称之为“灭顶之灾” , 尤其是无法适应持续性大雨的植物和昆虫生物 , 当然 , 即便是人类 , 对此也会很头疼 。
然而 , 地球历史上就真真切切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 , 大约在2.33亿年前 , 地球上出现了持续200多万年的大雨 , 也正是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大雨 , 恐龙才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 最终成为地球的霸主 。 这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回到2.33亿年前 , 此时正处于三叠纪时代 , 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代 , 地球上仅有一块大陆——盘古大陆 。 随着地壳的移动 , 板块漂流之后 , 才逐渐演变成了现在地球上的各大板块 。 连在一起的大陆极为干燥 , 内陆面积辽阔 , 海洋湿润的水气无法飘向内陆 , 使得盘古大陆深处几乎是没有雨下 , 极为干旱 。
正所谓“一点破面” , 渐渐地 , 盘古大陆变得极为干燥 , 甚至是有干枯之势 。
持续性的干旱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 不管是三叠纪时代还是现代社会 , 干旱首先影响的便是植被 , 三叠纪时代只有一些抗旱的低矮类植物才能有一席之地 , 高大的乔木 , 森林逐渐消失 。 众所周知 , 植物是对抗温室效应的最佳“工具”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吸收二氧化碳 , 释放氧气 。 可是 , 植物数量的极速减少 ,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急速升高 , 地球温度越来越高 。 如此一来 , 地面上的湖泊、河流也难逃干涸的命运 。
内陆的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的水气不断蒸发输向大气中 , 大气贮存的水气越来越多 , 但总归有一个极限 , 就像一个气球 , 不断向里面吹气 , 总会有爆炸的那一刻 。 所以 , 当大气中的水气达到了能容纳的极限之后 , 一场巨大的灾难便随之发生了 。
大雨说来就来 , 一场特大暴雨几乎覆盖了整个大陆和海洋 , 盘古大陆被大雨浸润 , 起初对于地球生物来说都是有利的 , 但谁知这场大雨持续了200多万年 。 当然 , 并不是一直下了200多万年 , 而是期间停雨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小 。 被大雨覆盖的盘古大陆也在悄然发生着某些变化 。
长期的降雨 , 导致海平面上升 , 内陆不少区域都被水浸泡 , 首先被淘汰的便是一些不适应长时间降雨环境的低矮植物 , 这边给了高大的乔木等植物机会 , 它们抢占先机 , 逐渐成为了三叠纪时代中的食物链的坚实基础 。
水位上升之后 , 一些缺乏生存能力的动物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这给了一些边缘动物巨大的机会 , 恐龙便是最大的胜利者 。 实际上 , 恐龙在当时并不是主角 , 在暴雨来临前 , 恐龙都是发展得比较不错的种群 , 在脊椎动物中的比例仅有50%左右 。 但这场暴雨推进了恐龙文明的发展 , 当低矮的植物大量减少之后 , 剩下了大部分都是高大的植物 , 这给足了恐龙繁殖的机会 。
恐龙巨大的身躯不仅能够吃到高大乔木上的果实 , 还能够抵抗雨水的冲击 。 根据研究表明 , 恐龙的牙齿和消化系统也远远优于其他动物 , 凭借着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 , 恐龙成为“当家人”也不足为奇 。
这场暴雨淘汰了很多生物 , 也催生了很多动物 , 帮助某些动物的崛起 , 悄然改变了生物的地位和格局 , 而这场持续了200多万年的大暴雨事件也被称之为卡尼期洪积事件 。
或许很多人会思考 , 若是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在了现代 , 人类是否真的有能力保证存活下来 。 确实 , 人类凭借着科技手段在现阶段风生水起 , 但是一旦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 , 却如同手无寸铁之力的孩童一般 , 羸弱不堪 。 但我们也不用担忧 , 因为要发生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前提是必须先经历2000多万年的温室效应 。 虽然我们现如今同样经历着温室效应 , 但两者并不是一个层级的 。
推荐阅读
- 时间存在吗?科学家欲让人在洞穴中住210天,为何第130天被迫终止
- 科学家预测:2023年可能爆发超级太阳风暴,人类生存几率有多大?
- 科学家从俄罗斯的一个冰冻湖泊中复活了48500年前的僵尸病毒
- Mo封端单层MoS2实现高效电催化固氮
- 为什么太阳的表面有时会长出雀斑呢?原因不止一个
- 外国网友收集各种罕见的奇怪动物,简直无奇不有
- 健康元宇宙:理想与现实
- 为什么自然界必须是雄性追求雌性,男性追求女性?反过来不行吗?
- 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而不是像恒星一样明亮发光,答案并非像想象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