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业绩暴跌、苦熬三年,在线旅游平台终于迎来复苏希望?

携程|业绩暴跌、苦熬三年,在线旅游平台终于迎来复苏希望?

文章图片

携程|业绩暴跌、苦熬三年,在线旅游平台终于迎来复苏希望?

疫情阴霾之下 , 哪个行业过得最惨?无论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 前几名中肯定少不了那几个熟悉的答案:航空、餐饮、外贸——还有旅游业 。
但一夜之间 , 旅游业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
12月1日 , 近段时间疫情严重的广州各区有序解除临时管控 , 天河区率先恢复堂食 , 白云机场进出港旅客数量瞬间上升;热门旅游地西藏12月2日宣布发放3000万“本地游”消费券 , 推动旅游市场复工复产;另一个度假胜地海南也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 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恢复 。
政策的变化 , 第一时间传递到资本市场 。 12月2日 , A股旅游板块直线拉升 , 桂林旅游早盘一度涨停 , 在线旅游板块也高开高走大量个股飘红 。
毫无疑问 , 旅游行业前方终于看到曙光了 。 作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 OTA(在线旅游)平台们也等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
只不过 , 在被疫情反复折磨这段日子 , 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 。 有一些平台倒下 , 有一些平台在挣扎中活了下来并谋求转型 , 也有一些新生力量入场抢占高地 。 在新阶段来临之后 , 我们或许会见证OTA行业又一次巨变 。

(图片来自携程官方微博)
新希望:OTA平台主动求变熬过寒冬从业绩来看 , 携程、同程旅行等头部OTA平台现在还身处寒冬 , 苦日子并没有完全过去 。
二季度报显示 , 携程总营收40亿元 , 同比、环比分别下滑32%和2% 。 虽然三季度有暑假这个大旺季 , 也没有人敢保证携程的收入能迎来反弹 。
从细分数据来看 , 住宿预定、旅游度假和商旅管理这几个业务一个比一个惨 , 收入分别为14亿、1.22亿和2.1亿元 , 同比分别下滑45%、67%和46% 。 最重要的营收支柱交通票务业务收入18亿元 , 15%的同比跌幅也只是比其他业务稍好一些 。
同程旅行、途牛等同行的业绩也没好到哪去 。 二季度 , 同程旅行实现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3.19亿元和1.12亿元 , 同比分别下滑了38.3%和46.8% , 经调整净利率更是直接从去年的19.5%断崖式下滑至8.5% 。
至于迟迟没有扭亏为盈的途牛 , 刚公布的三季度报同样没有惊喜 。 今年三季度 , 途牛的净收入仅录得7790万元 , 同比下跌32.1% , 净亏损则录得2350万元 , 较去年同期收窄35.8% 。 此外 , 途牛还发布了一份较为悲观的四季度业绩指引 , 预计净收入将同比下降58%-68%至2350万-3080万元 , 还不及三季度的一半 。
不过和各大景区、线下旅行社相比 , OTA平台日子虽然也很难熬 , 但好在业务范围更大 , 应变也更灵活 。 通过压缩成本和不断开发新业务 , 几家头部平台总算找到活下去的办法 。
一方面 , 所有头部OTA平台都瞄准了本地游、短途游市场 , 抓住国庆、春节等黄金周大力营销 , 加强和酒店等商家的合作 。
途牛发布的数据就显示 , 今年国庆期间短途游出游人次占比达到64% , 其中35%的游客选择了1-2天的旅行 。 有鉴于此 , 各大平台都铆足了劲 , 争抢本地商家资源 。 比如携程就在今年4月推出了“城市乡村旅游口碑榜” , 为广州、深圳等九个城市的优质景区、酒店和民宿引流 。
同程则将重点放在下沉市场 , 通过PMS、金天鹅等企业服务产品 , 为中小型酒店提供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 。 此外 , 同程旅行还和汽车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 , 为用户打通交通、住宿全套服务链路 。
这一番努力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 数据显示 , 今年三季度同程旅行低线城市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10% , 新增付费用户中6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
另一方面 , 各大平台也在努力开发特色产品、完善自身服务体系 , 务求留住优质用户 。
携程这两年就重点改革会员体系 , 通过改善会员权益、增加营销力度等方式吸引用户加入 。 数据显示 , 上一财年携程黑钻级用户年均消费增幅超62% , 用户黏性进一步提高 。 除此之外 , 携程也和华为合作 , 联合鸿蒙系统推出航班手机助手 , 为用户提供更详细的航班、休息室信息 。
这一番操作下来 , 虽然业绩还是很难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 但也有不少收获 。 比如加强了和商家的沟通合作 , 以及持续吸引用户关注——最值得庆幸的是 , OTA平台的基本盘还在 , 旅游业的长期低迷并没有造成其用户大规模流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