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孩子闹腾,楼下邻居疯狂报复!


楼上孩子闹腾,楼下邻居疯狂报复!


文章图片

【楼上孩子闹腾,楼下邻居疯狂报复!】
楼上孩子闹腾,楼下邻居疯狂报复!


文章图片


楼上孩子闹腾,楼下邻居疯狂报复!


近日 , 一起邻居互殴的新闻视频 , 家长们看到后不淡定了 。
这起事件发生在陕西西安的某住宅区 , 一男一女因嫌孩子动静太大 , 竟砸了楼上邻居的门 , 直接闯进屋内 。 两人气势汹汹 , 门打开的瞬间 , 男子不由分说 , 一脚踹倒座椅 , 女子则破口大骂 , 甚至扬言要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杀掉 。

张女士和保姆见状 , 赶紧上前解释并试图阻止 , 不料对方动起手来 , 四人厮打在一起 。 最后 , 张女士和保姆不同程度地受了伤 , 目前派出所对此事正在调查中 。
针对此事件 , 一部分网友谴责楼下两人的行为 , 而大部分网友却纷纷吐槽自己被噪音折磨的经历 , 还有人竟暗戳戳为楼下两人叫好 , 家长们看完后心中一惊 , 自己家里就有熊孩子 , 遇上这样的邻居 , 岂不是太危险?

暴力的行为固然不可取 , 但是所有人都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 , 以保证充分的休息 。 楼上经常性的响动 , 对于睡觉轻 , 神经衰弱的人来说 , 简直就是一种灾难 。 谁都不喜欢噪音 , 只不过解决方式不同 , 有人选择了谅解 , 有人选择了报复 。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遇到什么样的邻居 , 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及自我保护意识 , 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
01
高质量陪伴 , 提升孩子专注力
孩子在家跑动虽然不可避免 , 但是试想如果孩子整天待在家里 , 长时间跑来跑去 , 就一定会给楼下的人造成困扰 。
有一次 , 听到小区里一位全职妈妈抱怨 , 遇到楼下邻居太倒霉了 , 总爱没事找事 。 好几次找到她 , 说孩子动静太大 , 让她多注意一些 。
说话时 , 她一脸无奈 , “可我儿子刚刚四五岁 , 正是喜欢跑的年纪 , 说他也不听 , 根本管不住 , 总不能把他绑起来吧 。 ”
细聊几句 , 才知道她平时很少带孩子下楼玩 , 总感觉不如在家看着省心 。 更重要的是 , 她做完家务 , 经常刷手机解闷 , 孩子要么看电视 , 要么自己玩 。
可以想象 , 小男孩每天待在家里 , 妈妈除了忙碌就是刷手机 , 他只能自己和自己玩 , 从这个屋跑到那个屋 , 以此来寻找乐趣 , 或者吸引妈妈的关注 。
大多数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 如果你全身心陪孩子 , 不管是做游戏还是亲子阅读 , 抑或是画画做手工 , 孩子都很容易沉浸其中 。 反复互动几次以后 , 即使大人暂时没空 , 他也可能自己尝试做同样的事情 。
父母放下手机 , 积极引导孩子主动探索 , 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认知 , 增加沟通交流的能力 , 而且孩子也不容易感到无聊 , 自然会减少跑动的时间 。
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说:“陪伴不是空间在一个地方 , 陪伴是参与孩子的活动 , 在活动过程中寻找教育资源 。 ”
陪伴不是陪着 , 父母只“陪”不“伴” , 对孩子是一种漠视 , 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沟通水平 , 使得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 , 父母说的话 , 他自然也不会听了 。
高质量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 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 , 而在于父母是否与孩子产生链接 , 让孩子感受到爱 , 汲取到知识 , 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 学会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 。
02
规划孩子生活起居 , 合理安排活动
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说过 , 孩子幼年时期 , 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可能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 儿童教育没有小事 , 所有的小事都是“大事” , 最后可能演变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
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 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 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邻居的干扰 。
医学专家建议 , 幼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是12-14小时 , 小学生需要10小时以上 。 如果孩子养成固定时间睡眠的习惯 , 就不会在原本该休息的时段里 , 到处乱跑 。
孩子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 需要大量的运动 , 让孩子待着不动 , 既做不到也不科学 。
心理学家杨霞也曾说过 , 户外的体育运动是让孩子发泄情绪和多余精力的最好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