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怨恨竟拿耕牛撒气,1975年成都天回公社耕牛死亡案侦破始末


心中有怨恨竟拿耕牛撒气,1975年成都天回公社耕牛死亡案侦破始末


文章图片


心中有怨恨竟拿耕牛撒气,1975年成都天回公社耕牛死亡案侦破始末


文章图片


心中有怨恨竟拿耕牛撒气,1975年成都天回公社耕牛死亡案侦破始末


文章图片


1975年4月17日凌晨2时30分 , 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分局刑警队接到天回公社的公安特派员的报告:天回公社大湾大队(今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大湾社区)第九生产队的牛圈房在1时40分的时候突然起火 , 总共烧毁了牛圈房九间 , 生产队的15头耕牛被当场烧死3头 , 1头被烧成重伤(经兽医抢救保住性命 , 但丧失了下地干活的能力 , 最后也只能“处理”掉) , 另有6头耕牛被烧成轻伤 , 但可以治疗 , 不影响下地 。

【心中有怨恨竟拿耕牛撒气,1975年成都天回公社耕牛死亡案侦破始末】老照片 , 生产队牛圈房
耕牛作为生产队下地劳作的重要劳动工具 , 一下子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 , 此案自然引起了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 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刑警大队长、分局刑警队长立即带着市局刑警大队和分局刑警队的侦查和技术人员赶往大湾大队起火现场 。 赶到后马不停蹄地立即开展现场勘查和群众调查访问工作 。

70年代中期成都公安配备了两轮摩托
根据勘查 , 警方确定最先起火的地点位于九间牛圈房的中段处 , 从各房间的燃烧状况、炭化程度和烟熏痕迹的情况看 , 最终确定起火点位于牛圈房第五间残存的土墙背面(两道自下而上的两道烟熏痕迹) , 起火的时间确定在凌晨1时40分左右 。 此处周围没有居民住房 , 没有挨着主路 , 又没有明确的火源 , 因此判断这是一起人为纵火的案件 。
案件性质确定后 , 现场立即成立由市局刑警大队、金牛分局组成专案组 , 在公社党委的协助下开展本案的侦破工作 。

70年代的公安民警形象
当时正是春耕时期 , 耕牛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专案组判断纵火犯很可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极端不满的反动破坏分子 , 或者是出于泄愤报复的目的而进行蓄意破坏的分子 。 为此 , 专案组确定以发案的第九生产队为中心 , 以大湾生产队为重点开展调查工作 。

老照片 , 耕牛春耕
为了尽快破案 , 天回公社党委给予了最大限度的配合 , 案发当晚就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 向广大社员群众讲明此案的严重性质 , 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 动员大家认真回忆发案前和发案后的情况 , 积极向公安同志提供线索 , 配合专案组破案 。 在会上 , 广大群众对于烧死耕牛的行为深恶痛绝(农民对耕牛的感情堪比军人对军马的感情和警察对警犬的感情) , 大火群情激愤 , 纷纷表示一定配合公安机关尽快揪出纵火犯 。

老照片 , 社员和耕牛
至4月18日上午 , 群众就向专案组提供了具有作案思想和案发时行踪不明的7名嫌疑对象 , 通过一天时间的查证核实 , 先后否定了六名对象 , 只有生产队饲养员冯登富的嫌疑不能排除 。 冯登富身为饲养员 , 却从来不喂牛 , 把牛交给他儿子冯成云看管 , 自己则出去搞修建赚钱 。 可是冯成云一不会喂牛二又不负责任 , 以至于耕牛经常饿一顿饱一顿 。 为此生产队干部曾多次对冯登富进行批评教育 , 然而自私贪财的冯登富我行我素 , 把批评教育当作耳旁风 。 在案发前夕 , 生产队停了冯登富的饲养员职务 , 冯当场和生产队干部大吵一架 , 案发后冯登富称病不出 。 因此专案组认为冯有作案动机 , 又有作案时间 。

老照片 下乡看病的卫生院医生
不过在随后的查证中 , 专案组证实冯登富在案发那段时间确实患了感冒 , 发烧卧床好几天 , 这点得到了公社卫生院医生的证实 。 医生回忆他两次去给冯登富看诊 , 经过检查冯确实是感冒了 , 且浑身无力 , 他给冯开的感冒药也有嗜睡的副作用 。
案发时 , 有群众证实起火前冯登富就没有出门 , 起火后他也只是站在自家的门边往起火的方向看了一会儿 , 还让他儿子前去救火 。 据此 , 专案组认为冯登富没有作案时间 , 而且他的主要进项是接修建的私活 , 被撤掉饲养员的职务也不足以对他一家的经济生活受到什么影响 , 以至于让他烧牛棚进行报复 。
冯登富嫌疑的排除意味着专案组第一轮排摸出来的7名嫌疑对象全部被否定 , 专案组又回到原点开始新的一轮群众访问 , 包括之前否定的对象也重新进行过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