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全员核酸,又要全查核酸:寒潮中“核酸王国”最后的疯狂


取消全员核酸,又要全查核酸:寒潮中“核酸王国”最后的疯狂


文章图片


取消全员核酸,又要全查核酸:寒潮中“核酸王国”最后的疯狂


文章图片



昨天和朋友一起在一家餐厅晚饭 。 走出餐厅 , 看到一个核酸检测点 。 朋友说:“前两天下午 , 这里核酸排队 , 向东可以到1公里 , 一直到二医院那边 。 ”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本来就是做核酸的地方 , 那里的队伍绕了几圈后 , 也向东 , 可以排到望平街 。 二医院甚至出现了核酸代排黄牛 , 价格从10元飙升到40 。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 有“核酸富士康”之称 , 它还有一个官方称呼 , 叫“核酸广场” , 窗口多 , 速度快 , 但是在11月30日晚上 , 这里的排起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
原因是 , 成都在11月底 , 取消了“全员核酸” , 绝大部分小区旁边的便民核酸点都撤销了 。 但是 , 乘坐地铁要48小时核酸(后来放松到72小时) , 写字楼和商场要24小时核酸 , 于是 , 人们只有疯狂排队 , 我听说最多有人排了三四个小时 。
这一天 , 来自北方的超级寒流抵达成都 , 气温从15度下降到4度 , 有的地方甚至飘起了雪花 。 你下班回家 , 找一个地方排队几小时做核酸 , 只为了第二天能够上班 。
11月30日是成都疫情防控的转折时刻 。 人们应该记住这一点 , 有多少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 但是所做的事却毫无意义 。 第二天 , 传出广州“解封临时管控区”的消息 , 12月1日晚上 , 成都人继续在寒风中做核酸 , 夜里 , 终于传来消息:除医院外 , 所有公共场所抖不再核验核酸 , 只看健康码通行 。
成都的故事 , 在各地都在上演 。 网上有视频 , 有人甚至在大雪中排队做核酸 。

那个荒诞的悲剧 , 在各地都在重复 。 自从“20条”新政要求不得进行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全员核酸”后 , 各地做核酸的场景却更加疯狂了 。 因为不再“全员核酸” , 意味着大量便民点被取消 , 但是公共场所仍然查验核酸 , 人们就像羊群一样被驱赶到还保留的核酸点那里排队 。
但是 , 所谓“上天要让其灭亡 , 必先让其疯狂” , “核酸大业”的覆灭也就在这几天 。
和疯狂排队场景几乎同时出现的 , 是这样几条新闻:
深圳 , 有人名下有几十家家核酸机构 , 过去三年疯狂扩张;
兰州 , 做核酸的大白已经七天没做核酸 , 居民拦住测抗原 , 发现大白中有阳性;
重庆 , 有小区居民被封控多日后检出阳性 , 小区邻居不相信结果 , 拒绝拉往方舱 , 要求复查 , 复查后发现是阴性;
一段来自石家庄的视频则显示 , 有核酸公司头目(我们必须使用这个负面词汇 , 而不用中性词“领导”)对手下说 , 抗原阳了别慌 , 自己有办法 。 石家庄警方表示要就此展开调查 。
11月的有一天 , 我在小区外排队做核酸 。 队伍旁边就是一个简易的工作帐篷 , 几个大白在那里休息闲聊 。 前一天 , 成都查出700多例阳性 。 我清晰地听到她们在谈笑 , “昨天又是七百多……哈哈” 。
这是她们的成绩 , 又找出七百多个来 。 言谈中的轻松畅快 , 就像自己又涨了工资一样 。 这可以理解 , 因为这就是她们的业绩 。 当“核酸事业”自成逻辑 , 就要追求自己的“增长”和各种KPI , 如果一直没有阳性 , 大家就无事可做 , 队伍都要解散 。
说实话 , 一直以来我并不相信“核酸利益集团”绑架防疫政策这种阴谋论 。 但是 , 马克思的告诫仍然是正确的: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 , 会发生什么样的场景?
到现在 , 我也不相信有哪个核酸企业有通天的实力 , 但是 , 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什么大资本、巨头 , 而是那种逻辑:如果核酸行业变成核酸产业 , 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 就一定会出现弄虚作假 , 既会有核验不认真 , 丢掉样品;也一定会有虚报阳性 。
当大都市人们都在转发内蒙古康巴什小城的提醒 , “明日也冷 , 不做核酸 , 天寒地冻 , 注意保暖”的海报时 , 表达的一定不是天气 , 而是对大城市管理水平的批评:为什么一个内蒙古小城就能做到的事 , 大城市却完全体会不到?为什么城市管理者感受不到市民的真实需求?

或许我们要感谢这一次寒流带来人们的苦难 。 正是这次寒流 , 把一切荒谬的东西完完整整展现出来 。 在大雪中冒着感冒的风险排队核酸 , 而要检测的病毒 , 现在已经被视为和感冒差不多——这就是临界点 。 是人们受苦的极致 , 也是“核酸利益集团”荒唐的极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