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完成太空会师 , 并与神舟十五乘组顺利交接 , 神舟十四乘组也将结束半年的空间站之旅 , 在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 , 届时会遇到极端低温零下26℃!本来夜间搜救难度就大大增加 ,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万一航天员出舱时失温怎么办?
神舟十四号返回搜救演练
失温 ,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 , 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 , 严重的会失去生命 。 比如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赛因为遭遇极端天气 , 结果有21名参赛人员因低温失温不幸遇难 。
2022年2月 , 95后女诗人星芽在独自穿越秦岭鳌太线时遇难 , 原因也极可能是失温造成的 。
人体失温就是因为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 , 结果身体向外界不停传热 , 从而导致身体丧失过多热量之后体温不断降低 , 身体生理机能逐渐减弱的现象 。 在寒冬时节 , 人们遭遇寒冷 , 因为“风寒效应”或“水寒效应” , 就会引起失温 , 轻者打寒战 , 重者全身发抖 , 更严重的还可能因此危及生命 。
那么问题来了 , 航天员在搭乘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的过程中 , 会出现舱内失温的情况吗?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低 , 但是也是有可能的 。 比如 , 假如返回舱在返回时因外部太空垃圾撞击、舱内环控生保系统故障 , 从而引起返回舱失压失温 , 而我国的舱内应急压力服(舱内航天服)使用的又是开式循环工作模式 , 那么也可能导致航天员失温现象 。
什么时候航天员就算是失温了呢?一般认为是核心体温低于35℃时 。 当航天员返回着陆后 , 由于身着舱内压力服 , 搜救人员并不能直接获得航天员的核心体温 , 而且在打开舱门后 , 由于极限低温可能达到零下26℃ , 航天员还可能继续失温 , 所以我国对航天员低温失温症状提出了一套评估标准 , 共分为4个等级 , 由此来快速评估航天员失温的严重程度 。 比如轻度失温 , 主要是呼吸增快、心动过速、构音障碍 , 还有判断力受损、打寒战;中度失温时就不再打寒战 , 但是反射减退神志改变 , 还可能出现房颤等心律失常的症状;而重度失温则没有反射失去意识 , 还有昏迷、心脏停跳、室性心律失常等表现 。
遇到不同的舱前低温失温时 , 要怎样救治航天员的生命呢?航天员的救治体系中有一个“白金十分钟 , 黄金一小时”的说法 。 因此在着陆场的医学救治分为4个不同阶段 , 分别为:返回舱前救治、载体内救治、载体医疗后送、后方支持医院 。 因为此次神舟十四号选择在东风着陆场返回 , 而且是夜间极低温返回 , 这里出舱环境为沙漠戈壁、风沙大、冬季气温低 , 即使面对种种不利条件 , 但是舱前救治在危及生命时仍然十分重要 , 可以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
神舟十四号着陆搜救演练现场
假如航天员在返回舱内因为失压、舱内压力服浸湿等已经出现失温现象 , 在打开舱门时又会遇到极端低温 , 那么如果持续这种低温暴露 , 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失温症状 。 好在我国的航天员着陆场救治体系已经达成了共识 , 专家们一致认为 , 按照低温损伤评估体系 , 在打开舱门后第一时间对航天员低温失温状况进行评价 , 如果出现失温状况 , 为了防止继续失温 , 应避免粗暴的搬动和活动 , 否则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 。
女航天员刘洋乘神舟九号返回舱返回
随后要利用白金十分钟的救援时间 , 快速进行舱前处理 , 先是破除湿的舱内压力服 , 依据严重程度 , 随后采取被动复温(给航天员盖上保温毯)或主动复温(使用加热毯) 。 假如航天员出现呼吸窘迫或者需要保护气道 , 应该进行气管插管 。 对于失温严重出现心搏骤停的航天员 , 应该在出舱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 如果航天员有生命迹象或者胸壁冻结不能被压缩时 , 绝对不能胸外按压 , 而是采取复温措施 , 赶紧送到后方载体中进行救治 。
推荐阅读
- 哪怕外星人入侵,也挡不住他们做核酸的脚步
- 重庆一小伙连续五天核酸阴性,却被送进了方舱医院。
- 为赚取巨额利润,250多家机构铤而走险核酸造假!哪儿根上错了?
- 防控规定松绑、舆论转向,三年疫情将迎来春天?
- 动物超强的再生能力,头切掉还能再长,可以说是拥有“不死之身”
- 高危女子没钱缴纳隔离费,领导威胁:不交钱通知公安来拘留你
- 核酸造假,是在加快取消核酸检测了吗?
- 吴亦凡被判13年,最终会在哪个监狱服刑?
- 从浏阳打人事件及核酸搞笑P图的处罚,看天差地别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