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性强迫,动物怎么做?母鸭生殖器“反螺旋”,黑猩猩结盟反抗( 二 )



首先 , 在解剖学上 , 母鸭的泄殖腔结构呈现为复杂的反螺旋结构 , 和公鸭丁丁的形态恰好相反 , 能有效避免意外受精 。
其次 , 母鸭的泄殖腔内壁伴生有侧带和囊状结构 , 可有效拦截公鸭的精子 , 为精卵的相遇增加了障碍 。
最后 , 在不情愿的交配场景中 , 母鸭通过收紧肌肉来缩小泄殖腔的空间 , 以此反抗胁迫;而在“两厢情愿”的情况下 , 母鸭则可以舒缓肌肉来增大泄殖腔的空间 , 有利于完成交配过程 , 此时的受精率也最高 。

母鸭泄殖腔的内部结构
科学家发现 , 平均每10次的强迫行为 , 有9次产生的精子最终都会被囊状结构捕获 , 彻底止步于输卵管之前 , 最终被母鸭排出体外 。 结果显而易见 , 母鸭的后代大多都是“爱情的结晶” , 而非公鸭强迫的结果 。

相比之下 , 雌性灵长类动物则采取了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以结盟的方式反抗雄性的侵害 。 研究人员发现 , 在黑猩猩、猕猴、橄榄狒狒、帕斯塔猴、恒河猴、灰叶猴、环尾狐猴等灵长类动物中 , 雌性个体在受到侵扰时会主动结伴 , 联合起来反抗雄性 , 严重时可导致雄性死亡 。

研究论文截图
根据《发现》杂志的报道 , 一些雌性的灵长类动物会利用和雄性的关系来保护自己免受胁迫 , 例如:每只成年的雌性狒狒通常会和家族中的多个雄性狒狒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 , 当其受到强迫或攻击时 , 通常关系较好的伙伴会前来营救 。 据生物学家观察 , 雌性狒狒的“救星”有90%左右都是“联盟”中的同伴 。

狒狒通过梳理毛发增进社会关系
那么 , 动物为什么会产生强制交配的行为呢?科学家指出 , 强制交配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 原因可能是雄性和雌性动物在繁殖生物学上存在矛盾 , 两方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 。
其一 , 雄性希望尽可能多的繁殖后代 , 因而倾向于和不同的异性交配、增加后代的数量 , 而雌性恰好相反 , 后者在生育过程中需付出更多的能量、时间和精力 , 更注重后代的生长状况 , 因而对配偶的数量需求更少 。

雌雄动物在繁殖问题上的“利益矛盾”
其二 , 在自然环境中 , 雌性动物是相对稀缺的繁殖资源 , 大多数物种都遵循“优胜者获得交配机会”的自然秩序 , 但并非所有的雄性动物都满足于此 。 在这种情况下 , 就很容易出现性胁迫现象 , 因为这种“作弊手段”能提高失利雄性的交配机会和繁殖几率 。

雄性狒狒对雌性的攻击预示着雌性受伤的风险和雄性未来交配成功的风险
在不同的物种中 , 性胁迫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 总体上雄性的优势更加明显 。 当然 , 雌性动物也不会完全束手就擒 , 两性竞赛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加激烈 。 结果是雌雄双方共同进化 , 内部生殖器官的特化、外部行为的斗智斗勇 , 完美体现了神奇的应对策略 。
总之 , 野生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两性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 其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有待探索 , 物种的生存之道永远令人敬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