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跟着姐姐过来的 , 也有些是跟着妈妈、外婆、奶奶过来的 。
在平均海拔四千米的当地 , 现代社会的工业商业难以发展 , 周围的贫困人家实在太多了 。
他们无法学习、无法读书 , 就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
觉姆岛上的男孩
而来到觉姆岛 , 不仅可以靠自己活下去 , 还能通过诵经写字弥补教育的遗憾 。
小男孩可以在觉姆岛一直生活到十二三岁 , 如果想继续修行 , 可以搬到河对岸的亚青寺和扎巴们在一起 。
如果想回家也可以回去 , 觉姆岛不会限制他人的自由 。
可对于他们来说 , 这座被贴满了标签的修行岛却是生命中唯一的希望 。
寺庙会定期为大家采购生活用品 , 向觉姆和扎巴们提供生活物资 , 修行者们也可以偶尔结伴去甘孜市采购 , 不过到了晚上就不允许外出了 。
由于大家不事生产 , 没有经济来源 , 寺庙还会定期给每人发放300元 。
扎巴和觉姆们很少有用到钱的地方 , 所以对他们来说完全充足 , 有时候他们还会捐钱给贫困山区的儿童 。
外出采购
每当觉姆们外出时 , 你会看见一群穿着枣红色衣服的女修行者漫步在高原上 , 像极了一片红海扑面而来 , 美的不可胜收 。
红色在藏传佛教中代表了神圣、纯洁 , 但相比起耀眼的衣服 , 她们脸上的神情反而更能呈现出此种寓意 。
我本以为修行者都是严肃的、不谙世事的 , 可在她们的身上 , 那种幸福感像是由内迸发出来的 , 任谁见了都止不住笑意 。
其实以前觉姆岛是不对外公开的 , 近几年才成了著名文化的符号 , 允许游客前去参观 。
做房子
2022年7月1日至7月20日 , 去阿察乡的旅客就已经达到了412万人 , 旅游业经济增加了44亿 , 带动了数万人的就业问题 。
觉姆们也找到了来自现代社会的价值 , 虽然处于修行的原则不能跟游客们太过于亲近 , 但她们也绝不失善良与和善 。
一些有困惑或者心情不好的游客可以与觉姆们谈谈心、聊聊天 , 在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 , 现代类型与原始类型的生活便有了交织 。
“从觉姆岛回来 , 有些事情感觉就没必要了 , 生活嘛 , 就要过得简单快乐” 。
让旅客们带着笑脸回去 , 也成了觉姆生活中的趣事 , 其中有个觉姆说:
“过了十几年的苦日子 , 第一次觉得自己活的有意义” 。
眺望觉姆岛
旅游业发展起来了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也好起来了 , 但这并没有影响觉姆岛的平静生活 。
她们还是一样穿着红色的僧衣 , 每天太阳一出来开始转山、诵经 , 这里仿佛不是她们的修行地了 , 而是另一个家乡 。
当下的生活充满了压力 , 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照顾 , 我们总在为了未来而努力 。
想着给孩子攒下些东西、让老人度过愉快的晚年 , 却忽略了内心的自己 。
大部分人都想过逃离城市和生活 , 幻想着去森林里建一座房子、或去草原里搭一个帐篷 , 然后把手机和电脑都收起来 , 谁都别来打扰 。
这样的想法没什么丢人的 , 因为人人都需要一片沉静下来的空间去享受当下的自己 。
可是现实又像风一样紧紧追随着我们 , 甩不掉也离不开 。
“真正的修行”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幻想着去寺庙修行 , 可是真正的修行并不在寺庙里 , 也不在某一个岛上 , 而是在你的内心深处 。
学会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从容的对待生活 , 善良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 不就是一种自我修行吗?
哪怕拿个垫子往地上一坐 , 不是“专业”的修行者也能成为修行者 。
人生路漫漫 , 我们都要不虚此行 。
推荐阅读
- 西藏|中国被忽略的大城市,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 男子去求婚遭女方拿扫把驱赶,跑的途中裤子脱落:下次我不敢来了
- 高原|山西沁水:迷雾仙踪~云台山
- 四川甘孜发现两只天马觅食,吓跑200斤野猪,用角把猞猁顶飞
- 四川小金县海拔4600米处,发现极危植物玉龙蕨,网友:山上经常见
- 上海市|上海这座寺庙“火了”,只因传统木构营造太美,游客纷纷来打卡
- 他10年帮助300多个女人生孩子,散尽万贯家财,却被取消出家资格
- 高原|神秘的青藏高原下,埋藏了数不胜数的珍稀矿藏,令世界瞩目
- 地球上第一个人是怎么出现的?或许宇宙万物都能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