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500条的沙漠鱼,经过人们的“努力”,变成了38条?( 二 )


科学家的帮助面对沙漠鱼种群数量的快速降低 , 科学们也尝试够一些手段 , 比如近亲杂交 , 繁育出的后代在回交 , 让后代趋近与本体 。 可惜的是 , 沙漠鱼在这里已经独自演化了近五万年 , 已经和近亲产生了生殖隔离 , 所以没办法再用这一招 。
于是他们改变策略 , 准备扩大沙漠鱼的生存空间 , 在外面制造一个与恶魔洞的差不多的环境给沙漠鱼生存 。 他们也确实造了这么一个避难所 , 把温度、含盐量等条件都设置好了 。

结果却差强人意 , 转移出去的沙漠鱼长相和体型与原来的沙漠鱼差了很多 , 并且还携带着很强的攻击性 , 就连繁殖时的求爱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
你以为是基因突变?不不不 ,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 , 这是沙漠鱼表观遗传产生的差异 。


表现遗传是指 , 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 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 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

解释起来就是说 , 沙漠鱼的性状(表型) , 有两部分影响 , 一个是基因、一个是环境 。 当环境发生了改变 , 沙漠鱼的性状就会发生改变 。 可能是环境模仿得不到位 , 或者忽略了一些因素 , 导致基因该表现出来的性状被阻止了 , 不该表现出来的性状又出现了 。

所以科学家最终没能培养成功 , 也就是说 , 恶魔洞是沙漠鱼唯一能生存的环境 。 既然不能在其它地方培养 , 那就只好原地保护了 。
所以这里建立起来自然保护区 , 并且在沙漠鱼繁殖的季节 , 是禁止潜泳观察它们的 , 这些也是目前人类能做的最大限度的保护措施了 。

总结沙漠鱼的危机 , 是它们自身导致的 , 这也是物种进化的必然 。 沙漠鱼过于特化 , 这是它们走向灭绝的最重要原因 。 而人类则在其中扮演着加速的角色 , 如果人类不去打扰它们 , 或许沙漠鱼不至于活得这么惨 。
【只有500条的沙漠鱼,经过人们的“努力”,变成了38条?】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 , 应该起到保护更多动物的作用 , 让自然界更加美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