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次!中国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太空种水稻到底有什么用?


国际首次!中国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太空种水稻到底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国际首次!中国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太空种水稻到底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国际首次!中国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太空种水稻到底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国际首次!中国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太空种水稻到底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都说水是生命之源 , 那么粮食呢?粮食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最重要的来源 , 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 “民以食为天下” , 这可以更好地体现粮食的重要性 。 而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几次“粮食危机” , 我们来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2007年-2008年 , 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 , 导致粮食产量逐渐下滑 。 玉米、小麦、稻米直接上涨了50%以上 。
【国际首次!中国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太空种水稻到底有什么用?】有人就会感到奇怪了 , 粮食的产量都下降了 , 为何会上涨呢?都说“物以稀为贵” , 就像粮食一样 , 在当时它的产量已经下降了 , 也就意味着它非常的珍贵 , 你想要吃 , 可以!高价购买 。 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能实现“自给自足”的 ,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会让我们如愿吗?可别忘了在我们后面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美国 。 要知道“粮食危机”可是由美国发起的 。

当然 , 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粮食危机”说的是没有粮食了 。 那么“粮食危机”当中的“危”从哪里来呢?它的症结不在量 , 而在价 。 是的 , 没错 。 2022年年初美国凭借着一己之力挑起了俄乌冲突 , 导致全世界出现“能源危机” , 不管是油价、天然气 , 还是进出口税都在不断地上涨 。 这直接导致欧洲国家需要购买热水袋过冬 , 因为连电都用不起了 , 也在上涨 。
好在我国早已实现粮食弯道超车 , 并解决了“粮食危机” 。 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

2021年 , 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8285万吨 , 其中稻谷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 , 2021年产量为21284.24万吨 , 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1.17% , 位列第二 , 仅次于玉米 , 高于小麦 。

众所周知 , 我国人口基数非常的庞大 , 也就意味着在粮食方面我们使用的比其他的国家要多得多 。 而我们也就要另辟蹊径了 , 不仅仅要在陆地上种出粮食 , 我们还要在太空中去种粮食 。 那么这究竟能不能实现呢?我们来看一下 , 我国在空间站水稻育种有没有取得成功 , 就可以知道后续的事情了 。

中国太空水稻首次成功育种2022年12月4日晚20时09分 , 神十四返回舱顺利地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陆续安全出舱 , 身体状态良好 。 他们回到地面时 , 还从太空中带了“礼物”回来 。 这礼物直接让我们突破并掌握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 , 并取得了初步性成果 。 我们来看看 , 这些礼物中有什么?据了解:

返回的样品包括3个生物样品冷包和1个无容器样品袋 , 其中3个生物样品冷包装载的是水稻和拟南芥的实验样品 , 无容器样品袋中为4盒无容器材料实验样品 。 其中 , 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 , 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 , 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 。

通过对空间获取的图像分析 , 并与地面对照比较 , 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的多种农艺性状有多方面的影响 。 比如:株高、生长速率、开花时间、种子发育过程、结实率等 。 我们拿开花时间来看看 , 与地面相比它的开花时间会提前 。 但是灌浆时间延长10多天 , 大部分颖壳不能关闭 。
值得一提的是 , 不管是开花时间还是颖壳闭合 , 他们都与能否获得高产优质种子有着重要的作用 。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地面与空间站内的种子 , 我们还需要等待下一次的返回样品 。 但不得不承认 , 我国太空水稻首次培育成功 ,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 这也意味着咱们的粮食将会更加的充足 , 丝毫不用担心“粮食危机”的问题 。 我们始终记得唯有饭碗拿到自己手中 , 才能吃饱饭 。

那么问题来了 , 在太空种植水稻有什么用?是为了找出更优良的品种吗?的确有一部分原因 。 当然也是为了发现新的种植方式 , 让种植水稻不分季节 , 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 。 而把水稻的种子送往太空也是利用了太空中的特殊环境 , 使得种子发生某种变异 , 从而育种出新品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