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司机集体“罢工”,口碑崩盘再难“裸奔”( 二 )


不过 , 司机对此并不认同 。 一方面因为带有强制性 , 让司机感觉不被尊重 。 另一方面 , 车上贴车贴虽然是给货拉拉做广告 , 但是无形中却让货车司机失去了与其它平台合作的机会 。
由此可见 , 货拉拉平台的运营规则 , 几乎没有温度 , 更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 。 甚至被指把货车司机当平台赚钱的工具 。 这也不难理解 , 为何积怨已深的矛盾 , 会演变成全国停运抗议活动了 。
用户端口碑崩盘 , 货拉拉丢掉根本
货拉拉除了与司机端用户矛盾重重外 , 在平台用户那里 , 也早已是刻板的负面印象 , 甚至因为此前的多个社会事件 , 口碑已经崩盘 。 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表示 , 选择货拉拉并非货拉拉的服务有多好 , 而是相比其它物流企业的定位 , 并无太多选择 。
众所周知 , 此前23岁的长沙女孩车莎莎通过货拉拉平台下单搬家服务 , 却在跟车搬家途中离奇跳车身亡 , 引发了全网高度关注 。 而事发前 , 车莎莎所乘坐的货拉拉面包车曾出现三次偏航 , 尽管如此 , 该事件最终似乎不了了之 。
让网友口诛笔伐的是 , 在货拉拉公布的《网络货运服务协议》中 , 更是直接表示货运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 均与平台方货拉拉无关 , “货拉拉不承担任何责任” 。

实际上 , 货拉拉此前就被很多媒体曝光 , 称其存在货车司机招募门槛低 , 审核流程、安全培训过于敷衍的问题 。 更有用户投诉反馈 , 其存在客货混载、监管不足的安全漏洞 。 而在这样的不完善服务体系之下 , 司机骚扰乘客 , 甚至坐地起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
「于见专栏」认为 , 网约车、网约货车为新型的共享经济模式 , 是在传统行业固有模式下的创新 , 理应比原有的服务模式更省时省心 , 价格也更加透明 。 【货拉拉司机集体“罢工”,口碑崩盘再难“裸奔”】但是据了解 , 由于平台压低价格试图招揽更多生意 , 损伤的却是平台司机的利益 。 由此也导致一些司机不得不私下加价 , 用户为了搬家运货完成自己的目标 , 也不得不吃哑巴亏 , 甚至因为平台对其视而不见 , 而投诉无门 。
由此可见 , 货拉拉作为新型的共享货运平台 , 却对平台带来的风险、司机的不合规操作等视而不见 , 甚至摆出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姿态 , 也正在逐渐丧失用户的信任 , 潜藏的也是肉眼可见的信任危机 。
资本市场春风得意 , 但上市或遥遥无期
此前 , 货拉拉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 并频繁传出上市融资计划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货拉拉2020年12月完成E轮融资 , 融资规模为5.15亿美元 , 到了2021年1月又完成F轮融资 , 融资规模为15亿美元 , 至此估值高达100亿美元 。
尽管货拉拉的模式 , 堪称货运版的“滴滴” , 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 因此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 。 但是该赛道也并非人迹罕至 , 行业内卷依然存在 , 加上其公关危机不断 , IPO上市却困难重重 。

一方面 , 受疫情影响 , 平台业务量下滑 , 甚至因为疫情反复 , 陷入长期不稳定的状态 , 月度亏损也是家常便饭 。 以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为例 , 彼时 , 货拉拉的平台单量曾一度下降93% 。 而且 , 即使是在疫情发生一年后的2021年2月份 , 其亏损依然高达1亿元 。
由此可见 , 受资本热捧的货拉拉 , 在业绩表现上并非“常青树” 。
货拉拉面临的困境 , 不只是来自其内部经营、管理存在不足 , 其更大的压力 , 或许是来自同行的围堵、行业的竞争加剧 。 例如 , 同样在行业首屈一指的还有滴滴货运、满帮、快狗打车 , 来头不小、实力也不容小觑 。
以满帮为例 。 要知道 , 满帮在入局同城货运赛道前 , 一直深耕长途货运 , 在物流运输行业实力强大 , 资源丰富 , 其与货拉拉直面竞争 , 抢占同城货运市场 , 无疑是货拉拉不容忽视的对手 。
由运满满与货车帮战略合并的满帮集团 , 更是于去年6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 IPO募资近16亿美元 。 据报道 , 满帮正筹划二次在港上市 , 预计集资约10亿美元 。 或将与货拉拉在同城货运市场硬刚 。 快狗打车与滴滴货运背靠互联网大厂 , 实力更是不言而喻 。
由此可见 , 货拉拉想要在行业一家独大 , 延续其“霸王”姿态 , 几乎没有可能 。 而在其司机端、用户端口碑双输的发展态势下 , 想要借助资本登陆二级资本市场 , 恐怕也难以受到投资者待见 。
结语
货拉拉等货运企业屡次被约谈 , 说明这个赛道早已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时代 , 规范化、合规运营已经成为趋势 , 更是企业想要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