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侵权的著作权问题认定!


短视频侵权的著作权问题认定!


文章图片


短视频侵权的著作权问题认定!


随着短视频的普及 , 由短视频引发的著作权认定问题也越来越频繁 , 在面对短视频的著作权侵权认定问题的时候 , 我们要明确版权归属 , 这个一般由底稿、首次发布等情形进行体现 。 然后明确视频版权在网络侵权最常见的手段 , 具体内容上主要涉及文字作品侵权、音乐作品侵权、摄影作品、视听作品侵权等 。 最后根据短视频的著作权侵权内容来进行维权!
【短视频侵权的著作权问题认定!】
具体著作权侵权行为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经作品权利人
许可 , 擅自盗用他人完整的视频文案装作是自己创作的视频发表获利 , 将他人的作品作为自己作品包装或者将他人作品直接拿过来使用 , 该部分主要侵犯的是作品的复制权;
2.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 以摄制视听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 , 或者以改编等方式使用作品的 , 并用于网络传播获利 , 该部分其实侵犯的是侵犯原作品的演绎权利 , 也就是常见的基于原作品的内容进行改编作品;
3.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 用于自媒体传播赚取流量或者关注度获利 , 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 侵犯的是作品的传播类权利;
法律规定的著作权侵权具体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 , 应当根据情况 , 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 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 , 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 , 为谋取个人名利 , 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 以展览、摄制视听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 , 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 , 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 , 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经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表演者或者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 , 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 , 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未经出版者许可 , 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十)未经表演者许可 , 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 , 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为 。

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纠纷处理流程1.确定侵权人
在互联网上被他人诽谤后想要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 首先要确定谁是侵犯我们的人 。 网络侵权的案件当中 , 大家由于在网络上发表内容 , 其所使用的个人名称基本都是虚构的信息 , 针对于这个情况需要明确实际使用人是什么人 , 这样才能确定起诉主体 。
2.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大致有两种 , 一种是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一种是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产品或者服务 。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时如有诽谤行为 , 则作为直接侵权人出现 , 此时侵权人比较容易确定 , 只要追责运营网络平台的公司即可 。
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时 , 直接侵权人首先是网络用户 , 基本没有争议 。 不容易确定的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 这个时候可以通知删除 , 平台有删除义务!该通知可以自己动手 , 也可以委托律师出具律师函 。 无论何种途径, 都应当注意文件中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通知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2.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
3.通知人要求删除相关信息的理由 。
3.证据固定
网络侵权案件中的证据固定虽然被我安排在最后写 , 但在实践中收集固定证据是应当从知道被侵权的时候开始的 , 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 关于证据固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 一个是诽谤(侵权)的证据 , 另一个是遭受损失的证据 。
4.确认法院进行起诉
网络侵权首先得找到有管辖权的法院 , 侵犯隐私权纠纷多为侵权之诉 , 根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 侵权之诉 , 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 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 侵权行为结果地包括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隐私权纠纷公民住所地) , 除此之外 , 为应对网络侵权 , 法律规定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