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0码的速度 拥抱贵州的“诗和远方”( 二 )


俯瞰天空之桥及服务区 。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你不能错过早上7点和晚上8点的‘天空之桥’ 。 ”据天空之桥服务区区长罗池浩介绍 , 这里一年有300余天清晨可以看到云海 , 三座桥塔在云海间遗世独立 , 宛如人间仙境;随着夜幕降临 , 群山深处又是一片寂静星际 。 对此 , 天空之桥服务区打破传统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思维局限 , 在保证交通运输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 , 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 这不但成为了平塘特大桥的最佳观光点 , 还“一站式”提供山水生态、休闲娱乐、露营补给、高桥研学等特色旅游项目 。
据悉 , 天空之桥服务区距离“中国天眼”仅半个小时车程 , 近可联动周边牙舟、天坑、甲茶、掌布等文化旅游资源 , 远可串联兴义马岭河大峡谷、荔波大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等知名旅游景点 。 凭借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与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 , 天空之桥服务区先后获得“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高速公路旅游特色服务区”等称号 。
多彩民俗绘出新画卷
苗年完了是侗年 , 用120码的速度 , 你可以饱览更多元的多彩民俗 。 丹寨万达小镇于2017年建成 , 通过发挥旅游的“流量”优势 , 吸引游客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增强对非遗的体悟和热爱 。
2021年 , 丹寨万达小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 今年9月 , 又与冬奥会开闭幕式、冰墩墩等一同入选由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席会议主办的2021“十大年度国家IP” 。
在荔波瑶山古寨 , 黎宪锋的“瑶族写生部落”进入了第7个年头 。 在黎宪锋看来 ,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民族文化 , 打造艺术写生基地 , 即使在旅游淡季也能为古寨带来稳定客流 。 2018年以来 , “瑶族写生部落”已与国内12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 。
位于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缓冲区的瑶山古寨是白裤瑶族的主要聚集地 , 保留着大量的远古遗风 , 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与5公里外大小七孔景区的纯自然风光相互补充 。 如何探索自身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 2015年瑶山开始了对古寨传统村落风貌的修复和升级 。
2020年 , 瑶山古寨成为国家4A级景区 。 2021年 , 在福建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 “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瑶山非遗文化扶贫”作为成功案例向世界展示和推介 。
山奇水秀、气候宜人、多民族共居 , 在今天的贵州大地 , 当代文明与古老生活交织出现 , 文化对“时间”所展现出的不妥协 , 成为贵州旅游吸引世人目光的魅力所在 。 近年来 , 贵州旅游着力打造“双一流”目的地 , 推动“中国温泉省”“山地索道省”“山地桥梁省”建设 , 做大“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体系 , 规划提升和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
2019年 , 贵州发布了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 扎实推进首批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 通过体验游、研学游、村寨游等“非遗+旅游”模式 , 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 “诗和远方”的融合 , 使得全省旅游市场主体达30万户 , 4A级以上景区增至142个 , 其中5A级景区由2012年的2个增至9个 , 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到37个 。 民宿经济逆势上扬发展迅速 , 全省民宿客栈三年总量增长近5倍 , 约1.5万家 。 贵州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2年的21401.18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6.44亿人次 , 旅游总收入从1860.16亿元增长到6642.16亿元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编辑 彭妲
编审 黄浩 张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