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服,真正的“科技”与“狠活”!


宇航服,真正的“科技”与“狠活”!


文章图片


宇航服,真正的“科技”与“狠活”!


千百年的探索仰望和摘星的遐想 , 已照进现实 , 浩瀚的天宫 , 我们亦可置身其中 。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 标志着太空出差183天的宇航员正式回家!据悉 , 三位宇航员在轨期间 , 先后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 , 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 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以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 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等众多历史性时刻 。

【宇航服,真正的“科技”与“狠活”!】值得注意的是神舟十四和神舟十五号的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大会师”时穿着了卫衣休闲服 , 潮流的样式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 也打破了人们对宇航服的固有印象 。 当然 , 太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 为了保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 宇航员在每个特定的场景下都有不同的“行头” , 如舱内航天服、舱外航天服、失重防护服、锻炼服 , 实验服等 。
宇航服(航天服)在执行太空任务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 1971年 , 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因空间狭小 , 返航时苏联专家让三位宇航员脱掉宇航服以增大舱内空间 , 在飞船返回过程中 , 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 , 舱内空气泄露造成气压迅速下降 , 因未穿航天服 , 宇航员们迅速缺氧 , 无法关闭阀门 , 仅一分钟左右就失去了生命体征 。 事故发生后 , 当时的美苏两国都加强了航天安全的重视 , 并以此为戒 。

由此可见航天服的重要性 , 宇航服对技术要求极高 , 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可以完成制造 。 太空中的环境较为恶劣 , 比如强烈的温差 , 当航天员出舱工作 , 向着太阳的一面可达到150℃ , 而背对太阳的一面则可降至-150℃ , 近300度的温差可谓巨大 , 因此这种舱外航天服的内部需要一套冷却循环系统 , 给宇航员保持正常舒适的温度 , 才能保持其正常作业 。
在外太空 , 宇航员还会面临太阳、紫外线等一系列辐射的干扰 , 太空中漂浮的微小流星体和碎片也会对宇航员造成极大的威胁 , 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 , 宇航服要设计得极其精密 , 就如同一个精密的微型航天器 , 隔绝各种危险 , 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 所以即便是舱内服也有非常复杂的内部系统 , 比如湿度调节、压力维持等 , 而这其中自然就少不了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的运用 。

舱外宇航服则更为强大 , 其还有生命维持系统 , 系统需要连接一个独立的背包装置 , 这里面有氧气供应、二氧化碳过滤 , 电源、通讯等设备 , 衣服还需有隔热层、外防护层等多层构造组成 , 就连手套都是经过专业的设计 , 以保证宇航员能接近正常的触感 。
除了以上的服装构造 , 还需要有各种电路系统模块才能保证宇航服各种功能的正常进行 , 比如电路控制模块 , 电源系统 , 电气及机械操作系统等 ,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 , 整套宇航服里其实除了基础服装部分之外 , 至关重要的是配置 , 电源系统、通讯设备、电路控制模块、摄像头、指示灯等等均是由各种电子元器件组成或构建的 , 这边不得不感叹电子的力量无穷之大 , 唯样商城电子元器件均是国内外知名品牌代理 , 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 , 尤其在宇航服等航空航天设备设施的维护上 , 泰科电子的高级手工工具发挥了巨大作用 , 其专业度与精准度甚至达到空前 。
宇航服可以说是人类科技含量最高的服装 , 一套舱外宇航服可达到上百公斤的重量 , 其造价自然也不菲 , 我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航天服价值达到了3000万元 , 价格远甚于黄金 。 而航天服也有使用寿命 , 目前我国航天服的使用寿命可达到15次 , 能在太空中连续工作数小时 , 可以重复利用 。
携带有如此多设备的宇航服在地面看起来较为臃肿 , 但科技总在向前发展 , 未来的宇航服是否会大变装还是值得期待 。 马斯克幻想的未来宇航服 , 正在进行研究生产 , 与传统宇航服相比看起来极为轻便简洁 , 且富有时尚科技感 , 吸引了众多航天爱好者的眼球 , 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