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我国近现代遭受了各种战火和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 , 但科技的步伐依然快速有效地向前踏步 。 随着神州十四号宇航员的凯旋而归和神州十五号的顺利发射 , 中国已然成熟的载人航天事业再获突破 , 由中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的空间站即将阶段性完美收工 。 事实上 , 以全球视角来看 , 最近几年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 而且隐隐有种独步太空的势头 。 单就载人航天来说 , 我国的任务档期可谓是档期加满 , 阶段性突破不断 。
2021年6月17日 ,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1年10月16日 , 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2年6月5日 , 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2年11月29日 , 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从以上发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 , 神州系列航天任务几乎不间断地进行着 , 两年四次每隔半年稳定发射一次 。 这种任务强度放眼世界范围也是独一档 , 其中还夹着天舟货运飞船飞行任务 , 这还只是众多航天任务中的一个——中国独立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和测试 。
神州十四号的三名宇航员:陈冬 , 刘洋 , 蔡旭哲在进驻核心舱在轨工作6个月后 , 已于12月4日晚凯旋而归 。 神十四为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第23次发射 , 同时也是空间站在轨建造的首次载人发射 , 其主要的任务还是配合地面进行空间站的组装建造 。 具体为首次进驻“问天”“梦天”实验舱建立舱内完善的载人环境 , 此外还配合两舱合体及14个机柜的解锁安装工作 。
值得关注的是 , 神十四还有两项技术创新 。 众所周知 , 同步轨道上的空间站处在温度极低且无重力的太空环境中 , 由于空间站在飞行时部分舱体会被遮挡 , 而其余舱体会直面太阳辐射 , 这便造成了飞船上极端的温度环境:被遮挡处低于-100℃ , 直面辐射处超100℃ 。 为此 , 航空工程师设计研究处一种“低吸收-低辐射”的控温涂层 , 这种新型涂层可以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并阻止舱内的温度辐射 , 大大保障了宇航员在舱内工作生活的舒适性和舱内配件的安全 。
还有就是本次神十四采用了自主快速对接 , 基本上可以让宇航员当一次“甩手掌柜” , 在历经7小时6次自主变轨对焦后神十四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 。 自主对接不仅高速有效地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宇航员的工作 , 也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独立自主的先进程度 。 与此同时 , 本次和航天员一同回来的还有4盒实验材料样品及拟南芥 , 水稻样品 。 可以说 , 我国在高效推进载人航天事业的同时 , 材料科学 , 生物学的研究也搭上了快车 , 迈向了浩瀚深空 。 中国航天的进步所带来的衍生效应是多样性、全面性的 , 不仅仅只是中国航天领域自己的发展 , 更能带动我国其它诸多学科一同进步 。
【中国载人航天捷报频传,空间站建设临近尾声,全面完工指日可待】12月2日晚 , 神十四和神十五的两个乘组顺利移交了我国空间站的钥匙 。 神十五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27次发射 , 也是我国空间站的收官之战 ,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即将合体完毕正式投入全功能使用 。 不同于欧美的国际空间站 , 我国空间站是技术独立 , 权限独立且有更先进完备的航天科研设备 。 具有关消息称 , 部分国家已经向我国提出空间站共同科研使用的申请 。 也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让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 , 从弱到强 。 在可预见的未来 , CASA的标志将布满星辰大海 。
推荐阅读
- 我国已有34名航天员,18人未执行过任务,为什么开始选拔第四批?
- “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落点精度在2千米以上,精准控制难度大
- 神十五太空飞行六个月,下次太空会师,会有外国宇航员吗?
- 神十四为啥穿10万元舱内服返回地球?3000万的舱外服用完就扔?
- 神十四平安抵京!从400公里空间站返回地球,为啥还要医学隔离?
- 神舟16号待命中!第三批航天员完成400项训练,2023年飞天
- 牺牲太大!神十四返回,宇航员出舱后脸部浮肿,被抬上“救护车”
- 从“神五”到“神十四” 中国载人航天历次飞船返回大盘点
- 很感动的一段告别!“神十四”乘组挥别空间站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