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做一次核酸检测,国家压力有多大?算算核酸背后的生意经


14亿人做一次核酸检测,国家压力有多大?算算核酸背后的生意经


现在核酸检测真的成了咱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的一件事情了 。 既然这么多人要做核酸检测 , 跟核酸检测相关的企业也跟着火了 。 假如说全国14亿人一天集体做一次核酸检测的话 , 需要多少钱呢?国家的压力有多大呢?核酸检测背后有怎样的生意经呢?

如今我国人口大概14.1亿人 , 如果按照每单人单检10元一管的标准采集的话 , 那么全国集体做一次核酸的花费也得过百亿了 。 而且一旦确诊阳性或者密接的话 , 接下来的几天都会定期地去测 , 这都是不小的花费 。 虽然说疫情的三年来老百姓的生活面临一些压力 , 但其实政府的财政同样也面临着压力 , 毕竟绝大部分的核酸检测都是免费的 , 是由政府财政来兜底的 。 而且这还仅仅是核酸 , 还没算上防疫一些列的措施费用呢 。
如果免费的核酸检测一直持续下去的话 , 那么地方财政几乎是无法支撑起这种巨大的消耗的 。 因此最近有些朋友会发现 , 个别省市已经宣布核酸检测将要恢复收费了 。 我大概看了下 , 混检的费用基本在3~5元左右 。 我相信恢复收费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无法持续承担巨大的财政开支 。
可能又有人会问了 , 如果总做核酸检测的话 , 那么对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呀 。 没错 , 不过好在现在随着多地强调精准防疫 , 核酸检测的范围也比以前小很多了 。 从11月起 , 部分地区乘坐高铁飞机出行也不再需要48小时之内的核酸证明 , 并提到要让城市恢复活力 。 还有些省份划分出了一类不需要做核酸的人 , 比如那些长期在家不出门的老人 , 每天在家上网课的学生 , 和居家办公的打工人等等 , 都算不参与社会面活动的人员 。 只要你长期在家不外出 , 没有传播与感染病毒的风险 , 那么在某些省市也不用参与核酸检测 。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彻底放松、放开 , 而应该是意味着更精准、更高效 。
现在讲究的是用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去防疫 。 在以前 , 往往是一人感染千里流调、万人核酸 , 那种大范围核酸检测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巨大 。 而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是对防控疫情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都不放手的最好办法 。 而且目前实行自费、自愿的核酸取样地区 , 恰好是那些疫情相对稳定的地区 , 如此一来核酸检测变得更有针对性 , 更精准更动态 。 虽然自愿的核酸检测收了几块钱的检测费 , 但是老百姓方便了 , 整个社会节省的成本是巨大的 。
而且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了近3年 , 其致病力也在逐渐减弱 。 我国相应的防控措施也随之调整 , 各地防控措施正层层减码 。 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地变异 , 现在是奥米克戎变异株了 , 它的独立和致病力都在减弱 。 就以广州本轮疫情的本土感染为例 , 一共是16万多 , 当中无症状感染者占9成 , 而重症危重症仅4例 , 并且无死亡病例 。 自2020年初开始实施的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 , 正在松绑 。 对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 , 当前的防控措施 , 也正体现出乙类管理的特征 , 最近据报道说 , 新冠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正渐趋成熟 。 可见我国一直是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 , 还有临床治疗的时间 , 是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的 。
接下来我们再聊一下核酸检测背后的生意经 。 在疫情的前2年 , 大量的核酸检测需求 , 快速催生了核酸检测机构遍地开花 , 那时的利润是真的高 , 我看一些短视频甚至还爆出 , 检测人员可以月薪过万呢 , 当然具体还有待核实 。 另外 , 在核酸检测公司中甚至还出现了个别违规事件 , 也给整个检测行业敲响警钟 。 比如前阵子“核子华曦”检测机构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一个公司把核酸检测做成加盟连锁可以理解 , 没啥大问题 。 但是如果无法保证质量 , 那问题就大了 。 关于这家公司的事情具体的就不和大家说了 ,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网上自行查阅下 。
长期来讲 , 疫情终究有结束的一天 , 我想光靠核酸检测与试剂盒业务大概不能成为一些相关公司长期的业绩支撑 , 火爆的市场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 其实现在已经有同类公司出现这种情况了 , 前两年一些核酸检测公司的利润还很高呢 , 但是因为受到政府集中采购的影响 , 价格大幅度下降 , 而且随着新冠病毒的毒性降低 , 和防控的松绑 , 核酸检测的需求量应该不会再像前两年那样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