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祸,驾驶员鼻子掉了、下巴骨折,大夫懵了:怎么办?


摩托车车祸,驾驶员鼻子掉了、下巴骨折,大夫懵了:怎么办?


文章图片


摩托车车祸,驾驶员鼻子掉了、下巴骨折,大夫懵了:怎么办?


文章图片


摩托车车祸,驾驶员鼻子掉了、下巴骨折,大夫懵了:怎么办?


晚上八点 , 喧闹的大街逐渐清静下来 。 偶尔传来的几声摩托车炸街声 , 让人们觉得那么刺耳 , 却又敢怒不敢言 。 大家知道 , 这些人大多可能不是什么好人 。

接班的刘医生 , 趴在窗口享受难得的清净 。 心里祈祷 , 可别来手术 。 之前的几个夜班 , 已经让他精疲力尽了 。 太累了 , 他甚至都想休一个年假了 。
业界流传着一个梗:越怕什么 , 可能就越来什么 。 对于值夜班的人来说 , 就怕别人硬刚:你敢对着老天大喊一声“这个夜班真闲呐” , 保准给你来个活 , 让你爽歪歪 。
思想刚触碰这个梗的时候 , 刘医生马上制止了自己继续想下去 。
然而 , 刚想强迫自己想别的事情的时候 , 护士的电话响了:急诊 , 车祸伤 , 听说挺重的 , 要立即手术 。
听到这个消息 , 刘医生想:该不会是刚才炸街这小子吧?又一想 , 不会 。 因为 , 不可能这么快 。
一边想这个事 , 他已经迅速奔向了急诊科 , 他要尽可能弄清楚患者的伤情 , 以便妥善应对 。

来到急诊科以后 , 让他大吃一惊的是 , 患者的头几乎完全包起来了 。 乍一看 , 就像一个茧蛹一样 。 仔细看 , 嘴巴还露着 , 这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
之后 , “怎么插管”这个问题一直充斥着他的大脑 。 因为 , 想要手术就得麻醉 。 而无论从麻醉实施到术中安全 , 都要解决气道安全问题 。 保障气道安全 , 这种复杂情况 , 无疑就要进行气管插管 。
然而 , 怎么插?
直到患者进入手术间 , 他也未能确认到底采用哪种办法 。 经验告诉他 , 纤支镜引导应该能解决问题 。 但为了保险 , 他几乎把科里能用上的插管设备都拿到了术间 , 以应对意想不到的情况 。
裹得严严实实 , 显然不能插管 。 经过与外科商议 , 外科同意先拆开绷带 , 暂时用手按着敷料 。
尽管这样 , 颈椎骨折让他不敢有丝毫放松 。 颈椎骨折 , 意味着颈部要绝对不能动 。 而且 , 那个颈托还会影响托下颌、甚至影响插管操作 。 一旦出现气道梗阻 , 想做气管切开都不那么容易 。
越来越大的压力 , 让刘医生的血压也跟着往上走 。 但是 , 麻醉科医生是保障患者生命的 , 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心里是慌得一批的 。

由于腹部脏器出血 , 此时的患者意识已不如在急诊科的时候 。 焦急的外科医生 , 不时在旁边催促快点麻醉 。 但他们哪里知道 , 插管只是麻醉的第一关 。 循环管理、内环境调节 , 才是接下来更严峻的考验 。
意识不清的患者 , 已经不能再给任何镇静镇痛药物了 。 一旦出现呼吸抑制、或者哪怕只是常见的舌后坠 , 这种情况下都很难处理 。
紧紧的颈托和头部的敷料 , 让刘医生很难有下手的机会 。 平常很容易实施的舌根表面麻醉 , 这时都需要冒着被咬掉手指的风险进行 。
【摩托车车祸,驾驶员鼻子掉了、下巴骨折,大夫懵了:怎么办?】患者意识不清 , 用一般的工具可能导致牙齿损伤或者咬破舌头 。 用手指 , 有可能用极少的时间完成这一动作 。
所幸 , 在挣扎了几下后就完成了舌根表面麻醉 。

插入纤支镜的时候 , 为了防止咬坏镜子 , 刘医生把牙垫固定上了 。
表麻起效了 , 患者没那么挣扎 , 只是动了几下胳膊 。 在护士的帮助下 , 没有影响到纤支镜进入声门 。
看到声门的一刹那 , 就好像运动员看到终点线一样激动 。
不由分说 , 镇静、镇痛以及肌松等减量药物迅速、续贯进入患者体内 。
看到监护仪上心率往下走 , 刘医生迅速把气管插管推进声门 。
尽管患者仍然有些体动 , 但已不能影响到大局了 。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后 , 如释重负 。

因插管而跳起的心率和血压 , 并不是什么大事了 。 相反地 , 看到血压还这么容易就上来 , 说明血容量以及血管紧张性都还好 。
由于手术及时 , 估计总失血量也就一千多 。
经过及时输血、精细调控 , 术中循环很稳定 。 各项指标也显示 , 患者不会有生命危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