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
火箭型号:长征2号F运载火箭
任务时长:6天零18个小时
航天员:无
任务目标:它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试验船 , 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 。 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 。
遭遇问题:在发射前4天 , 一名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 发射平台意外启动 , 导致已经处于垂直状态的火箭与十一层平台撞在一起 , 经过检查 , 火箭一共被碰伤18处 。 原定1月5日的发射时间被迫取消 , 经过13位权威专家的评估一致认为:碰撞产生的力量数值还在安全范围内 , 可以正常发射 。 (来自《观察者网》)
据杨利伟回忆:神舟2号返回时 , 降落伞没有打开 , 返回舱硬着陆 , 如果有人在里面必死无疑 。 (来自2017年《中国青年报》采访)
神舟三号
飞船重量: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
火箭型号:长征2号F运载火箭
任务时长:6天零18个小时
航天员:无
▲神舟三号搭载的假人航天员
任务目标:以研究载人功能为主要目的 , 载有一个生理模拟规格的假人航天员 , 飞船内部测试技术状态与设计将与载人状态一致 。 各系统进一步完善 , 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
火箭型号:长征2号F运载火箭
任务时长:6天零18个小时
航天员:无
任务目标:在前三艘飞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 , 在返回舱内增加了两个座椅 , 坐着两个假人航天员 。 工作、生活、医护、包括睡袋、压力服、太空食品以及着陆后遇到意外所需的求生物品一应俱全 , 将任务的意外应变能力大幅提高 。
在太空中实施了展开太阳能帆板、调姿等一系动作 , 还成功地实施了变轨 。 神舟四号是历次是难度最大 , 考核最全面的一次 。
【撞击?火灾?“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中国航天之路有多坎坷】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
火箭型号:长征2号F运载火箭
任务时长:21小时
航天员:杨利伟
任务目标:杨利伟在太空与地面指挥部及家人通电话 , 并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 太空睡眠 , 感觉良好;记录飞行日志;食用太空食品;中国成为继苏美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
遭遇问题:杨利伟在飞行过程中经受了两次大的考验 。 一次是在火箭发射导约30-40公里高度时 , 地面指挥中心发现监控中的杨利伟没有动静 , 好像是失去了知觉 。 原来是火箭和飞船突然出现10赫兹以下的低频共振 , 并且叠加了6G过载 , 超过人体正常承受能力 , 据杨利伟回忆 , 共振一共持续了26秒 , 剧烈震动让他难以忍受 , 全身使不上力 , 内脏很难受 , 几乎休克 , 一度以为自己将要牺牲 。 (来自杨利伟自传《天地九重》)
▲杨利伟落地出舱时的照片 , 可以看到他的嘴部有伤口
另一次是返回时冲回稠密大气之后 , 降落伞破了一些 , 返回舱急速落地后一下弹起 , 再摔下去 。 杨利伟整个人向右肩方向撞去 , 头部猛甩过去 。 麦克风一下把他的嘴捅破 。 记者看到他嘴唇下方的白色伤疤 , 虽时隔14年 , 仍清晰可见 , “普通人可能会骨折 。 ”他说 。 (来自2017年《中国青年报》采访)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
火箭型号:长征2号F运载火箭
任务时长:4天零19小时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任务目标:外形与神舟五号基本相同 。 两名航天员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 , 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 , 结论为影响很小 , 不需要纠正飞船姿态 。
由于飞行时间长 , 着陆场气象难以准确预测 , 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 , 除了酒泉发射中心的主副着陆场外 , 在国内外设置了11个应急着陆场 。 根据杨利伟提出的意见 , 在航天员座椅安装了“赋型减震坐垫” , 将落地瞬间的冲击力减到最小 。 同时 , 降落伞在返回舱落地瞬间 , 能够根据航天员的指令切断伞绳 , 防止因大风导致返回舱被降落伞拖走 。
与神舟五号不同 。 着陆后经过医疗人员检查 , 两名航天员自行爬出返回舱 , 向现场人员招手并坐在椅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