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1 , 我已出舱 , 感觉良好!”
王亚平报告:“我一会出舱 , 感觉良好!”
叶光富报告:“我下次出舱 , 感觉良好!”引发地面指挥人员的一片欢笑 。
神舟十四号
发射时间:2022年6月5日
火箭型号:长征2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
任务时长:182天零9小时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
任务目标:神舟十四号是任务最多、最复杂的乘组 。 执行第二次常态化驻留空间站6个月任务 , 此前“天舟三号”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已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 , 神舟十四号升空对接后组成了四舱组合体 。
7月25日“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与空间站对接 , 航天员无需面罩进入问天实验舱 。
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与空间站对接 , 航天员进入梦天实验舱 。
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与空间站对接 , 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到来 。 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货运补给任务 。
9月-11月先后三次出舱活动 , 安装问天舱扩展泵组、机械臂主力手柄、梦天舱连接装置等 。
2022年12月2日 , 迎接神舟十五号的三名航天员 , 两批6名航天员在空间站“航天会师” , 双方移交空间站钥匙 。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飞船与空间站分离返回地球 。
遭遇问题:前面说到 , 从神州六号开始增加了返回舱落地瞬间 , 可以由航天员操控自动切断伞绳 , 防止因大风导致返回舱被降落伞拖走 。 但是神州十四号返回舱在落地后 , 不知是航天员根据实地情况判断不需要切断伞绳 , 还是切伞装置发生故障导致降落伞并没有脱离 。
从直播画面可以看到 , 地面保障人员打开舱门与航天员沟通时 , 两名身穿橙色外套的队员冲过来拿着锯子迅速将伞绳锯断 。 他们的职位就是专门负责一旦伞绳未断 , 两人立刻将其锯断或砍断 , 他们的岗位还有个外号叫“大刀队” 。
神舟十五号
发射时间:2022年11月30日
火箭型号:长征2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
任务时长:预定180天
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任务目标:计划进行四次出舱、舱内设备组装调试和维护、操控机械臂在舱外安装设备等任务 。 6个月后准备迎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的到来 。
邓清明是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现役航天员中最后一位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 。
张陆是中国培养的第二批现役航天员中最后一位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 。
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后 , 首批现役航天员和第二批现役航天员已全部执行过飞天任务(李庆龙、吴杰、陈全、赵传东、潘占春5名首批航天员于2014年退役) , 邓清明作为最后一位执行飞天任务的首批航天员 , 他从1998年成为预备航天员到2022年正式飞天 , 坚持准备了24年零10个月 。
邓清明在执行任务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 , 就像我张开怀抱 。 人生能有几回搏 , 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 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 , 有过失落 , 也有过泪水 , 但我从来没有彷徨过 , 更没有放弃过 。 作为航天员 , 坚守飞天初心 , 永不停歇训练 , 是我的常态 , 更是我的姿态 , 对我来说 , 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 , 但决不允许 , 当任务来临的时候 , 我却没有准备好 。 ”
航天事业是勇敢者的游戏 , 它不仅仅是一种尖端科技的代表 , 还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 走向太空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 , 能否在航天事业上位于前列 , 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前景 。
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 。 如今 , 真正属于中国的太空时代已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