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令人着迷的相似之处是 , 绘制模拟宇宙模型所需的计算机数据量与人脑的理论记忆存储极限相当 。 需要 1-10 拍字节(1 拍字节 = 1000 太字节)的数据来模拟可观测宇宙在宇宙网变得明显的尺度上的演化 , 估计在人脑的总存储容量约为 2.5 PB 。
理论上 , 人类可以将可观测宇宙结构的很大一部分存储在他们的大脑中 。 或者 , 更令人惊讶的是 , 宇宙网理论上可以存储人类一生经历的数据 。
除了相似之处 , 大脑和宇宙对比 , 存在更多的是“差异”除了相似之处 , 宇宙网和大脑之间也存在差异 , 虽然使用的大脑样本来自大脑皮层 , 但整个大脑并不统一 。 大脑的不同部分是为不同的目的而构造的 , 而宇宙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在几乎所有方向上的均匀性 。
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为了传递感觉信息 , 而宇宙中的联系只传递能量和物质 。 Vazz 和 Feletti 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激发更强大算法的开发 , 以发现大脑与宇宙之间更多的相似之处 。
推荐阅读
- 我国科学家首创蛋白质动态结构AI建模方法
- 3000万一件的舱外航天服,说扔就扔?为何不将它带回地球?
- 蛋白互作的多种检测方法介绍 ——NanoBiT、Pull Down和CoIP实验
- 盘点近十年诺贝尔化学奖-2021不对称有机催化
- 生物医药领域常用的蛋白变性剂有哪些呢?
- 航天员回来后,能得到哪些奖励?每年都设立600万元大奖!
- 吞噬星空,洪也拥有蓝银草 生命体征消失,地球最强者陨了......
- 我们能前往未来,但为什么不能回到过去?
- 几十亿只不到百年被吃到仅剩一副标本,到底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