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秘制大陀螺,操控中国空间站:不点火就能动,全球仅三国能造


6个秘制大陀螺,操控中国空间站:不点火就能动,全球仅三国能造


文章图片


6个秘制大陀螺,操控中国空间站:不点火就能动,全球仅三国能造


文章图片


6个秘制大陀螺,操控中国空间站:不点火就能动,全球仅三国能造


文章图片


6个秘制大陀螺,操控中国空间站:不点火就能动,全球仅三国能造


文章图片


6个秘制大陀螺,操控中国空间站:不点火就能动,全球仅三国能造


在太空中调整姿态 , 不启用发动机点火、不消耗燃料也能完成?天宫还真有这种设备 。 而这种设备 , 全球能制造的国家仅有3个 。 那么这种设备是如何神奇的完成这个任务的?中国技术水平如何?

(天宫空间站高达百吨级 , 但需要定期对姿态进行微调 , 确保飞船姿态相对一致)
中国天宫空间站已经组建成了百余吨重的庞大空间站组合体 。 这个巨大的组合体 , 如何在真空的轨道上进行姿态控制和微调 , 是一大难题 。 我们常见的航天器姿态变换 , 一般都需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靠喷射气体机动 。 而天宫空间站有一个利器 , 不用启动发动机 , 仅仅靠电力就可以完成姿态调整 。 这个利器 , 就叫做“动量轮” 。

(常见的微调姿态设备是RCS , 其实就是小型火箭发动机 , 之前曾经介绍过 ,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6个秘制大陀螺,操控中国空间站:不点火就能动,全球仅三国能造】【空间站若用火箭调姿 , 成本不低】
过去 , 航天器姿态控制主要依靠多个姿态调整发动机 , 它们就是一个个小型火箭发动机 。 这一传统姿态控制方式 , 需要消耗不少成本高昂的燃料推进剂 , 显然 , 依靠烧燃料来控制姿态 , 效费比很低 。
对于空间站来说 , 因为飞行时间可以长达几年、几十年 , 姿态控制操作次数特别多 , 这包括了太阳风、稀薄的地球逃逸大气、自带可动装置运动对空间站日积月累的影响 , 以及一些意外情况 。

(神舟飞船喷气调整姿态 , 但空间站大得多 , 光靠喷气点火不划算)
例如 , 国际空间站曾遭遇科学号实验舱突然点火的事故 , 国际空间站至少翻转了540度 , 只好让星辰号服务舱以及进步MS-17货运飞船的发动机点火 , 恢复了正常姿态 。 这令指挥人员不得不考虑额外增加发射任务 , 用来弥补损失的燃料 。 对这次姿态调整的成本之大 , 大家应该有个概念了 。
【不消耗燃料的调姿 , 是什么原理?】
中国天宫空间站配备的这款【控制力矩陀螺】一般被简称为“动量轮” 。 它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 , 积蓄一定的角动量 , 然后根据需求 , 改变角动量的方向 , 令空间站相应的改变自身的姿态 , 从而实现姿态控制 。


(六个大圆球 , 就是天宫空间站动量轮)
动量轮安装在天宫空间站外壳上 , 藏身于多个圆鼓鼓的罩子之中 , 内部安装着飞轮 。 按照动量矩守恒原理 , 一个物体旋转时 , 只要施加一个反向的动量矩 , 就可以改变旋转的情况 , 例如停止旋转 , 或者旋转到适当角度 。 动量轮的本质就是这一施加反作用的飞轮 , 假如空间站绕特定的轴线转动起来 , 那么就让反作用飞轮根据需要改变动量 , 抵消或者改变空间站整体的旋转情况 。

(动量轮原理简单演示动图)
如果空间站组合体有超过一个舱段带有动量轮 , 而且这些舱段不是轴线一致 , 就可以通过互相垂直的多个动量轮 , 实施更复杂的操纵 , 也就是实现三轴上的完美姿态控制 。
相比传统的姿控系统 , 动量轮有着零燃料消耗的天然优势 , 而且它的控制精度比传统发动机高得多 , 可快可慢 , 可随时增减调节 , 可精确调整方向 , 对空间站上各种各样的柔性部件达到了干扰最小化 。 所以 , 对于大型空间站 , 动量轮的优势巨大 。

(天宫空间站展品包括了动量轮部分 , 朝向不同是为了确保任意方向都可实现三轴控制)
【动量轮原理简单 , 想实用还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就天宫空间站而言 , 它使用的动量轮还有一大挑战 , 那就是舱内外环境巨大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 。 太空站内外存在200多度的温差 , 加上真空度差异 , 给动量轮的润滑和散热 , 带来了很大的技术挑战 。 这要求相关产品拥有出色的热控设计 。 另外 , 舱内产品部分必须有着完善的减振降噪 , 否则多个飞轮将严重影响舱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