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渔民误捕“长江鱼王”,教科书式操作,不但没处罚还被表扬了


安徽渔民误捕“长江鱼王”,教科书式操作,不但没处罚还被表扬了


文章图片


安徽渔民误捕“长江鱼王”,教科书式操作,不但没处罚还被表扬了


文章图片


安徽渔民误捕“长江鱼王”,教科书式操作,不但没处罚还被表扬了


文章图片


安徽渔民误捕“长江鱼王”,教科书式操作,不但没处罚还被表扬了


文章图片


安徽渔民误捕“长江鱼王”,教科书式操作,不但没处罚还被表扬了


中华鲟 , 又叫鲟鱼、鳇鲟、黄鲟、潭龙、鳇鱼等 ,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 , 是长江中最大的鱼 , 有“长江鱼王”之称 。

中华鲟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久远 , 距今已有约1.4亿年 , 所以它们有“水中活化石”之称;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 , 导致了野生中华鲟的种群数量非常的稀少 , 因此它们又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 在我国 , 野生中华鲟被列为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禁止猎捕、买卖、专业食用等 。

近年来 ,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视 , 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 , 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 我国的生态环境正逐渐向好 , 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也在逐渐地恢复 。

误捕中华鲟 , 立即找政府
近日 , 安徽芜湖无为市的一个持证渔民捕鱼时 , 在西河福渡镇意外捕获一条长相奇特的大鱼 , 凭多年的经验渔民判断这条鱼来头不一般 , 疑似是保护动物中华鲟 , 不能捕不能卖不能吃 。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他立即向无为市渔政执法部门做了报告 。

得到消息后 , 渔政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 , 经仔细辨别后确认 , 这条“怪鱼”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

身体健康 , 马上放生
通过全面体检发现 , 这条被渔民误捕的中华鲟身体无明显外伤 , 精神状态良好 , 适合放生条件 。 这也得益于渔民的觉悟高 , 当发现疑似是中华鲟后 , 立即予以了保护起来 。
在对渔民予以了肯定和表扬后 , 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把这条中华鲟小心翼翼地抬上了车 , 带到距离当地最近的长江边 , 成功把它放归到了大自然 。
【安徽渔民误捕“长江鱼王”,教科书式操作,不但没处罚还被表扬了】
误捕保护动物 , 工作人员有话说
近年来 , 随着生态环境的越来越好 , 中华鲟等保护鱼类的种群、数量也正在逐渐恢复 , 它们也更加频繁地活跃在长江中 , 更加容易地被我们所发现 。
执法人员提示 , 日常生活中 , 难免会误捕到中华鲟等保护动物 , 这时一定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 切勿擅自处理 , 更不能随意买卖、宰杀、食用等 , 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野味不好吃 , 风险非常大
今年初 , 江苏如皋的一渔民在非法捕捞鳗鱼苗时 , 意外地捕到了一条5~6龄的中华鲟 。 该渔民明知中华鲟是国家保护动物 , 仍然把它拿去卖 , 在没人敢买的情况下直接把中华鲟宰杀自己吃了 。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 长江禁渔宣讲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了此案 。 最终该男子被判处有期徒刑16个月 , 罚款2万元 , 赔偿生态损坏修复金3万元 。

营养专家提醒:野生保护动物和人工饲养的动物的营养价值相当 , 食用后不一定能滋补身体 。 而大多数人之所以喜欢食用野生动物 , 也仅仅是出于猎奇、虚荣和炫富 。

保护生态环境 , 保护野生动植物 , 人人有责 。 对此 , 你们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