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男子巨资买海参苗,海参集体失踪,多年后靠海产品年收8000万


98年男子巨资买海参苗,海参集体失踪,多年后靠海产品年收8000万


文章图片


98年男子巨资买海参苗,海参集体失踪,多年后靠海产品年收8000万


文章图片


98年男子巨资买海参苗,海参集体失踪,多年后靠海产品年收8000万


文章图片


98年男子巨资买海参苗,海参集体失踪,多年后靠海产品年收8000万


文章图片


98年男子巨资买海参苗,海参集体失踪,多年后靠海产品年收8000万


其实很多人吃的海参都不是“正宗的”海参 , 并不是从海里打捞上来的 , 而是靠人工养殖出来的 。 有人好奇了 , 竟然还会有人去养海参?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 , 连接触都很少接触到海参 , 更别说去养海参了 。 但在山东蓬莱便有一养殖海参的大户 , 并且就靠养海参发家致富 , 收入上千万 。

山东蓬莱的人或许都知道一个叫王茂新的人 , 也肯定都知道王茂新是养殖海参的大户 , 但这位大户养海参的过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 相反也是多有曲折 。 在养殖海参的过程也是吃过“没文化的”大亏 , 花费大价钱 , 更是费了全部心血悉心呵护的海参曾经集体“失踪”过 , 这让王茂新的心血付之一炬 。 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王茂新与海参的奇妙之缘 。

“不光彩”的出身
养殖大户王茂新养殖海参可不是“家族继承” , 而是“半路出家” 。 王茂新年轻的时候是个收破烂的 。 许多人可能都瞧不上收破烂的人 , 对收破烂的人带着有色眼镜 , 认为一个收破烂的人每天与破烂打交道 , 脏兮兮的 , 怎么会有出息 。 这样的话王茂新不知道听过了多少遍 , 耳朵都听出来了茧子 , 但王茂新却不以为意 。 在王茂新看来 , 一件事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 , 要有“不撞破南墙不回头”的精神 。 王茂新总说:“一点一滴是垃圾 , 集中起来是资源 。 ”

事实证明 , 王茂新凭借着自己持之以恒的收破烂 , 迎来了他的发家致富 。 但王茂新的发家致富可不单单是只凭借着一腔孤勇 , 还有他的聪明才智 。 普通人收垃圾都是常规的一收一卖 , 但王茂新不同 。 凭借着蓬莱靠海的天然优势 , 王茂新以收破旧的渔网为主 , 并且对收起来的渔网进行再加工和二次利用 。 就这样王茂新逐渐靠收破烂富了起来 , 声名鹊起了起来 , 辉煌的时候收破烂的规模达到了120多个人 。 因此 , 王茂新被当地人称作了“破烂王” 。

养殖海参之旅
从王茂新靠收破烂富裕起来的时候 , 就可以看出王茂新是做生意的好手 , 做生意的时候不仅敢干 , 还目光长远 。 因此 , 当1998年蓬莱的政府大力扶植养殖海参产业时 , 王茂名把目光瞄准了海参产业 。 说干就干 , 当很多还在观望是否要投资海参产业时 , 王茂新决定做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去海参产业试试水 。

在养殖海参前 , 王茂新给自己算了笔账 。 若是只开辟50亩的海参池 , 将海参养4年的时间 , 便能有几百万的收入 , 这让王茂新十分的心动 。 于是 , 王茂新就把自家的后院腾出来 , 挖了50亩的海参池 , 在自家后院养起了海参 。
王茂新知道自己在养海参方面是新手 , 不懂得海参的习性 , 况且挖海参池 , 买海参苗都花销巨大 , 一个不小心 , 行差踏错 , 便是满盘皆输 , 甚至多年的积蓄赔的血本无归 。 因此 , 王茂新请来了养殖海参方面的专家 。 在专家的帮助之下 , 王茂新的海参算是养了起来 。 在第一批海参养殖成功售卖时 , 王新茂迎来了他的丰收时刻 。 一斤的海参已卖到了几十元 , 等海参全部卖完的时候 , 王茂新已经收入了200多万 。 这让王茂新觉得自己选对了行业 , 打算继续发展下去 。

王茂新拿着第一批海参的收获 , 凭着自己的冲劲 , 决定干一票大的 , 决定把50亩的海参池拓展到200亩 。 家人们得知王茂新这个大胆的决定后 , 多有顾虑 , 都劝王茂新缓缓 , 再积累积累经验 。 但王茂新只是笑笑调侃自己大不了自己再回来种地去 , 家人们便也就听从了 。 就这样 , 王茂新养出了200亩的海参 。

但马有失蹄 , 更何况是人呢?王茂新没有的专家的帮助 , 还是缺少了经验 , 吃了“没文化”的亏 。 就在这200亩的海参越长越大 , 越来越饱满时 , 王茂新想要是让这些海参再长长 , 个头再大些 , 重量再重些 , 岂不是能卖更多的价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