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充值话费陷阱多,不能止于“消费警示”


“低价”充值话费陷阱多,不能止于“消费警示”


文章图片


“低价”充值话费陷阱多,不能止于“消费警示”


近期 , 四川自贡市场监管局等针对消费者投诉“低价充值后话费迟迟不到账”等问题 , 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弹窗广告里的“低价”话费充值陷阱 。 (12月20日 中国消费者报)
充不到30元话费 , 就可得到100元的话费 , 对众多消费者而言 , 无疑是大好事;为此面对网络弹出的“小广告” , 众多消费者自然不愿放弃这难得之机会 , 纷纷选中此软件 , 期盼能从“点击”中收获到“惊喜” 。

然而 , 事实并非如此 , 当消费者把钱付出后 , 要么“100元”话费 , 迟迟到账;要么 , 相关商家“玩起失踪”;美梦如肥皂泡 , 虽看起来很美 , 却很快就破灭了 。 显然这又是骗子们挖好的坑 , 等待众消费者往里面跳 。
消费者利益无小事 , 面对消费者受骗上当、利益受损之现状 , 市场监管部门理应有所作为 , 及时回应;为此 , 该局及时发出警示 , 提醒其他消费者从中汲取教训 , 别再重蹈覆辙 , 别再受骗上当 , 本无可厚非 。
第一时间发出警示 , 表面思之 , 乃担当与作为也 , 更能收到了一定的功效;然冷静思之 , 实则并无多大现实意义 , 既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骗术” , 又难以挽回消费者之损失 。

现实中 , 虽社会视骗子为“过街之老鼠” , 对其恨之入骨 , 也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了整治;然形形色色之骗术与骗子 , 却屡禁不止 , 究其原因 , 虽貌似骗术“高明” , 抓住了社会公众之软肋 , 然而冷静思之 , 实则与整治力度不够 , 方法欠妥 , 有着密切之关系 。
骗子行骗 , 不仅令众消费者等经济利益受到了损失 , 侵犯了他人合法之财产权 , 触及到了法律之红线 , 助长了“不劳而获”之不良风气 , 更对诚信社会之构建 , 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 削弱到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
迈步新时代 , 有关部门理当冷静反思 , 痛定思痛 , 深入查找背后之原因 , 在及时警示的基础 , 切实改进工作方法 , 坚持露头就打 , 打赢“反骗”持久战 。
一是要继续深入宣讲“骗术” , 助全民增强防骗之能力 。 避免受骗上当 , 关键在群众;为此相关部门、媒体等要抓住此关键点 , 多措并举 , 引领人们自觉告别“贪图小利”之毛病 , 认清“骗术”之丑恶嘴脸 , 不断增强防骗意识 。
二是要依法加大打击力度 。 现实中各色骗术之所以“相继登场” , 究其原因 , 因其作案空间大 , 犯罪成本低;为此 , 有关部门 , 要用足力气 , 握紧拳头 , 闻“骗”而动 , 让骗子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 让其不敢再“行骗” 。
三是相关部门不断更新观念与手段 。 网络乃虚拟世界 , 利用网络行骗 , 虽貌似“无可奈何”;然冷静思之 , 并非无懈可击;为此相关部门 , 要及时掌握相关知识 , 与时俱进 , 不断提高办案能力 , 遵循网络等规律 , 或勒令相关“软件”下架 , 或追究相关网站平台之责任 , 让其为“监管不力”承担责任 , 从而筑牢反骗之防线 。

消费警示 , 固然能让众消费者认清此“骗术” , 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 再次被骗上当;然终归不是治本之策;为此 , 还望有关部门在及时警示的同时 , 别忘展开彻查 , 将其根除之 。
【“低价”充值话费陷阱多,不能止于“消费警示”】(尚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