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文章图片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文章图片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文章图片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文章图片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文章图片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文章图片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文章图片

洱源|陕南:秋染蒙溪垭


普济寺旁 , 新村街口 ,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 , 自山谷静流而出汇入坝河 。 小路迂回在山谷青纱帐间 , 若隐若现 , 仿佛钻入了绿叶和枝干的缝隙里 。


行进在两山芦苇、林木丛生的小路 , 山洼或拐角处 , 偶尔能见到农家民居 。 路旁的宽阔地带 , 有层层坡地 , 畦垅上匍匐着稀稀疏疏的绞股蓝新藤 。 斜阳照在漆树叶 , 透出绿黄相间的色彩 , 似乎正在告别暑热 , 迎接清爽的秋天 。


山间的风 , 让芦苇摇摆不定 。 竹片围起的菜园 , 种满辣椒、四季豆和红薯高低参差错落 , 把整个园子占的满满当当 。 地边 , 爬上竹竿翘首张望夕阳的南瓜蔓藤 , 与山间的凉风撞了个满怀 。 苞谷的胡须已经老黑 , 该是收获的时节 。 那些已经掰完的苞谷 , 杆子瘦弱的身影矗立在风中晃荡 。


树皮上一道道细密的割痕 , 曾流淌出一种树木的珍贵汁液 , 初渗出时是乳白色 , 遇空气氧化后变深色 , 这汁液就是漆 , 颜色就是人们常说的漆黑色 。 漆汁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 , 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 , 防腐、防锈、防潮、防辐射、绝缘、富有光泽等特点 , 是家具、建筑和工业的优质涂料 。


山林边 , 不知名的野果挂在树丫上 , 若不是鲜艳的色彩 , 不会在枯叶间发现有这种植物的存在 。 或许只在秋天 , 叶蔓枯萎时 , 它才能焕发出成熟的颜色 , 引人注目 。


秋的符号 , 源自逐渐丰富的自然色彩 , 和此起彼涨的蝉鸣 。 一片金黄的树叶悄然落下 , 让万物告别茂盛的夏天 , 迈步走向成熟的季节 。 在山谷间 , 似乎能听到它们的脚步声 。


一个午后 , 寺沟一山之隔猫儿沟的山岭 , 将蓝色天空刷的参差不齐 , 阳光把树叶晒得五彩缤纷 。 虽暮秋已深 , 初冬刚露 , 满目一切 , 都还是秋的影子 。 还在留恋着 , 秋意总是依依难舍 , 不愿离去 。


在落叶飘零前 , 秋天已经用最浓烈的色彩尽染层林 , 显现博大的胸怀 , 在大自然中展示出了最美的图画 , 给了人们最享受的视觉盛宴 。


斜阳如聚光灯 , 把一束强烈的光 , 给了那山梁上一抹靓丽的色彩 , 显得那么温暖 。 这光指引着一双双眼睛 , 去审视、去发现光与影的魅力 。 越看越喜爱 , 直到沉醉其中 , 不知归路 。


快要落光叶子的树干上 , 几片红叶整齐排列 , 它们深情地望着脚下 , 沉沉睡去的枯叶 , 发出“等我”的呼唤 , 或许明天就可以相聚了 。 离开枝头的日子越来越近 , 悲喜交加 , 不如乘着大好时光 , 再好好享受一下温暖 , 在阳光里欢快的跳起舞来 。

蒙溪垭山路边的石头上 , 远眺可观药妇山顶的两座蜡烛峰 , 近可看到如银蛇般蜿蜒曲折 , 盘旋于山腰沟壑边的山路十八弯 , 这是垭子上最令人震撼的景致 。


无论春夏秋冬 , 蒙溪垭总是有不同风味的景色供路人慢慢品味 。 这冬景的确还没到来 , 有的满是暮秋 。 山梁子上 , 五彩斑斓的树叶透亮的格外抢眼 , 在阳光照耀下 , 将山梁的线条 , 反射成一排排川字形状 , 美不胜收 。


此时 , 甚至情愿将自己交给大自然 , 置身其中 , 于山水之间逍遥的自由自在 。 以双眼揽尽如画风景 , 用口鼻乃至毛孔去吸入几乎纯氧的空气 。


每一种色彩、每一颗氧离子 , 都是身心与自然交流的语言 。 让身体和思想都融入自然 , 与山水间花草、树木、岩石、泥土、飞禽、走兽一起呼吸 , 洗心、养肺、怡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