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围炉煮茶者,不是饮茶人

露营|围炉煮茶者,不是饮茶人

文章图片

露营|围炉煮茶者,不是饮茶人

文章图片

露营|围炉煮茶者,不是饮茶人

文章图片



作者丨不二
编辑丨坚果
最近你最近经常刷抖音或小红书 , 那么对这样一种场景可能就不会陌生:寒冬料峭的时节 , 三五个好友围桌而坐 , 桌子上架着一个小巧的炭炉 , 炉中星火点点 , 炉上摆着一古朴的茶壶 , 壶里是精挑细选的茶叶 。
待壶中冒出轻烟袅袅 , 有人将茶水给在座的每个人斟满 , 小炭炉的茶壶旁边 , 往往还散落着几颗花生、板栗、几个红薯、柿子等小食 , 随着炉火一起渐渐燃起青烟 。

整个过程极有氛围感 , 还有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围炉煮茶 。
围炉煮茶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 不同于人手一杯咖啡边走边喝的快节奏 , 坐下来看着一壶茶慢慢沸腾 , 轻嗅茶香四溢 , 看起来就让人“巴适得很” 。 也不禁让人好奇 , “围炉煮茶”到底是怎么出圈的?有可能像露营那样席卷全国吗?
1
围炉煮茶“攻陷”社交平台
围炉煮茶的场面猛一看 , 其实很像一群年轻人围着吧台喝酒 。 品酒饮茶都不是目的 , 人们借此机会侃大山、摆龙门阵、聊天社交 , 顺便拍拍照片发社交平台 。
截至撰稿时 , 抖音上#围炉煮茶#相关话题播放量已经超过24亿次 , 其中 , 最火的一则视频点赞破百万 , 而小红书上 , “围炉煮茶”相关话题也有高达1158万次的浏览量 。

而“围炉煮茶”在形式和内容上也玩起了花活 。 最开始煮茶搭配的还只是红薯、糍粑等中式糕点 , 渐渐衍生出了美式烤棉花糖、日式烤年糕、韩式烤肉……除了茶馆、街边能围炉而坐 , 人们还将它带到了风景优美的打卡地 , 秦淮河畔、海边码头、黄昏的江边……俨然成了露营风潮的延续 。
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 , 在氛围感的营造上也用尽了心思 。 小小的庭院里 , 桌椅最好都是竹子编的 , 灯笼要用纸糊的 , 书画要挂上几幅 , 庭院里最好有参天的大树 , 地上再来点鹅卵石 , 这附庸风雅的味儿就来了 。
还有些会整活的商家 , 请来乐队进行表演 , 或在庭院摆放投影仪 。 顾客边品茶边欣赏乐队表演或看着电影 , 这体验不可谓不新奇 。
有些具有“DIY精神”又看重性价比的年轻人选择自己开搞 。 淘宝上 , 有关“围炉煮茶”的宝贝已经超过14000件 , 因为年轻人的热捧 , 街边本来几块钱一个的陶罐涨到了几十块 , 二三十一个的手工陶炉现在已被炒到上百元 。

除了煮茶、烤点心用的陶制电炉 , 增加氛围感的竹编椅子、油纸伞、也卖得很好 。 有些人为了追求原汁原味 , 购买的是烧木炭用的炉子 , 尽管价格不菲 , 但月销量仍然达到了500+ 。
2
醉翁之意不在茶
让年轻人上赶着“赶时髦”的围炉煮茶 , 实际上是相当有年头的“传统” 。 我国从唐朝起就有煎茶的历史了 , 唐代诗人李中的诗句:“煮茶烧栗兴 , 早晚复围炉” , 描述的画面跟现在小年轻玩的一模一样 , 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有过“雪乳已翻煎处脚 , 松风忽作泻时声”的诗句 。
即便是现代 , 云南地区许多茶馆也早就有“围炉煮茶”的形式 , 在当地被称为“火塘烤茶” 。
而围炉煮茶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热潮中出圈 , 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 与其正好踏中近几年传统文化复兴浪潮是密切相关的 。
今年爆款热剧《梦华录》中 , 非文化物质遗产“茶百戏”吸睛无数 , 再次引发民众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 , “围炉煮茶”这种操作起来门槛更低的“文人闲情”爆红 , 自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

近年来 , 奶茶虽然大火 , 但奶茶中的含糖量过高、反式脂肪酸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劝退了一些注重养生的人们 。 围炉煮茶有着纯茶特有的香味 , 在健康养生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网红时代 , 能否出片好看、视频、图片有没有吸引力 , 是决定一种事物是否能刷屏的基本盘 。 在这方面 , 围炉煮茶可谓全程无短板 。
首先 , 器皿方面就异常讲究 。 那些煮茶的茶壶 , 多半都古朴雅致 , 若是有些斑驳褪色则更佳 。 而盛放点心的碗碟 , 多是釉下彩陶 , 而且叠放的形态也富有美感 。 再辅以烧烤时的炊烟袅袅 , 朦朦胧胧 , 红薯、糍粑等烤物在火红的炭火上滋啦作响 , 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