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拍
最近看了档综艺节目叫《我在岛屿读书》 , 节目请了几个我很喜欢的作家 。 他们谈笑风生、回忆趣事 , 提到了史铁生老师 , 听完他们的对谈 , 我又把我那本翻了很多遍的《我与地坛》拿在手中 , 做了一件可笑的事情 。
我来到了家附近的一个公园 , 听着周遭的鸟语和虫鸣 , 打量着这个我曾经经常散步的地方 , 以求能够发现一些之前没有发现的美丽事物 , 并且试着从相似的行为出发 , 理解史铁生的心情 。
十一月的广州 , 蚊子依然很多 , 在公园这种草木繁盛的地方 , 更是泛滥 , 在脚脖子周围徘徊 。 史铁生说人是被上帝\"抛\"到人世上的 , 这个抛字 , 让我起了鸡皮 。 我用手驱赶着不胜其扰的蚊虫 , 慢慢地陷入了思考 。
天挺蓝的 , 却又不够蓝 , 有一点灰 , 也有一点白 , 没什么云 。 太阳不会很晒人 , 有点小风吹着 。 公园是个很小的公园 , 就在我住处附近 , 和广州大部分不知名的公园一样 , 是个附近居民散步的地方 。
下午三四点 , 公园的人不多 , 我一步踢一步以便驱赶周遭的蚊子 , 在公园弯曲的柏油路上慢慢荡着 。 眼神钉在深灰色的柏油路上 , 偶尔把视线内的一个小石子踢到路旁的灌木里 。 南方的公园树木一般都很茂盛 , 杂乱地长着 , 没有什么规律 , 到处都是 。 高的高低的低 , 树和树之间又好像保持着一个默契 , 各是各的地方不影响旁人 。
像在电梯里站着 , 不多的人 , 站着电梯的各个地方 , 又不显得拥挤 , 却也再不想插进另一个人了 。
当上帝将你抛到人世上时 , 你活着这件事 , 就是一个盖棺定论的事实了 , 而上帝也早已经确定了结局 , 就是死亡 。 所以死是一件并不用着急的事情 , 死神在你家门口的走廊里坐着呢 , 他抽着烟 , 就等着哪一天他觉得时候到了过来敲敲你的门 , 平静的跟你说:“喂 , 走吧” , 那个时候你肯定是义无反顾的 。
既然活着已经是事实了 , 那我们就活着试试 。 那问题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 。 这个问题很难展开讨论 , 没有什么对错 , 从死亡出发 , 或许更容易窥探到怎么活这个问题的答案 。
【岛屿读书 | 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去附近的小公园和蚊子对话】
死亡之后 , 按现代科学的说法 , 死就是死了 。 对于你自己来说 , 你睡着了 , 并且永远不会醒 , 也不会做梦 。 这个世界发生任何事情 , 都不再与你有任何的关系 , 改朝换代也好 , 小行星撞地球也好 , 这些都和你没有关系 。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你这个人就消失了 , 这种消失就像火柴的火焰 , 和火柴棍没有什么关系 , 就是火焰本身 。 火焰熄灭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 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残骸 , 也没有再去和这个世界有任何的能量转换 。 生命就像火柴一样 , 你就是那团火焰的上帝 , 你点燃火柴是将火焰抛到人世上 , 而你知道这团火焰的结局就是灭亡 。
走得有点乏了 , 还有点渴 , 我开始后悔刚进公园的时候没有买瓶水 。 找了个路旁的长凳 , 凳子是石头做的 , 一坐上去很冰 , 打了个激灵 , 汗毛都有点扬起来 , 之后又觉得周身舒畅 , 竟觉不到口渴了 。 很好 , 希望它这么一直冰下去 。
我掏出了打火机 , 点燃了一支烟 , 并不把火熄灭 , 看着火发呆 , 没一会打火机就把我烫得手疼 , 赶紧松了按着打火机的指头 , 甩了甩手 , 把烫疼的地方按在石凳上降温 。 火焰燃烧的时候引燃了其它东西?引燃了一根香烟 , 引燃了一堆稻草 , 引燃了整片森林?这是不是它生命的延续?我觉得不是 , 它引燃了另一个事物 , 那就是另一团火焰的生命开始了 , 另一团火焰的生命在它熄灭后就和它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
那它们又是什么关系?火焰和火焰所引燃的事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生命之火引燃的可能是一句话 , 可能是一本书、一首歌 , 可能是一个人 , 可能是一座丰碑 。 这些是生命燃烧的结果 。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要留下点什么?我们应该立志 , 告诉自己:“我死之前要做个某某事情 , 让人们记住我的名字”?我们应该去追求这个结果吗?难道我们追求这个结果了 , 我们就能如愿吗?这个结果不应该是我想做一个什么事情 , 刚好我运气好 , 我也适合 , 投入了热情之后的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
推荐阅读
- 人体免疫系统大战,患流感自愈是否是残影空间电影讲述的骗局呢?
- 科学家开发出灭鼠新方法,基因改造让老鼠不孕不育!能推广吗?
- 一名男子被蚊子“生吞活剥”,昏迷了四周,脚趾被截肢
- 蚊子进化了吗?时值冬日蚊子依旧猖獗,冬天蚊子也能生存了?
- 时间到底是什么?一起探索时间的本质!
- 全世界70亿人同时起跳,会不会把地球震碎?
- 电蚊拍有2000伏特,会不会存在危险?没危险也不要摸
- 琥珀里的昆虫能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保存尸体呢?
- 李少莉可能会委屈:她“点读”的内容与要求被新的通知全面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