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狠活”不断,抗病毒面料能防新冠?


“科技与狠活”不断,抗病毒面料能防新冠?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 各类“抗病毒神器”纷纷走红与脱销 , 此前黄桃罐头与电解质水备受关注 , 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科技与狠活”正浮出水面 , 抗病毒面料就在此列 , 不少尚无实物的公司迎来股价飞涨 。
近日 , 抗病毒面料概念股又掀起涨停潮 。 12月22日 , 安奈儿、如意集团、凤竹纺织涨停 , 众望布艺、南山智尚、孚日股份等跟涨 。 其中 , 以童装起家的安奈儿因入局抗病毒面料广受关注 , 近5个交易日大涨约54% , 近一个月 , 该股累积大涨约230% , 目前市值超过50亿 。 根据wind数据显示 , 相关概念指数涨逾3% , 12月以来 , 该板块指数已累涨13.33% 。
近年受到疫情影响 , 消费者更关注健康的产品和生活方式 , 尤其是抗病毒和抗菌类纺织品 。 业内人士认为 , 资本市场热度不减背后 , 实际上是后疫情时代部分企业押注“抗病毒”高科技 , 引发概念股被资本炒作 , 然而 , “面料解决不了病毒的问题” 。
此外 ,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11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为1276亿元 , 同比下降15.6% , 降幅环比扩大 。 不少企业受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业绩承压 , 难免想要寻找到新的业务突破点 , 在宣传上也许会冒进 。
一个月涨停13次背后
在经历了12月21日、22日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之后 , 22日晚间 , 安奈儿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 , 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对于包膜类病毒、细菌、及部分真菌通过飞沫等其他传播途径传播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安奈儿第六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 安奈儿还指出该面料目前仍处于准备量产前的测试改善阶段 , 应用及市场前景尚待进一步明确 , 抗病毒抗菌效果需经市场检验 , 市场对该技术的认可和接受仍存在不确定性 , 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
12月23日 , 安奈儿跌停 , 报25.13元 , 总市值53亿元 。 整体抗病毒面料概念板块指数也相应走低 。 实际上 , 安奈儿股价自11月21日起24个交易日实现13次涨停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安奈儿是一家创办于1996年的童装品牌 ,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是童装自主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以及品牌运营推广等 , 2017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 目前在国内拥有千余家实体门店 , 此前并未引发公众过多关注 。 安奈儿股价波动皆是因其采用了电子束接枝技术的抗病毒抗菌面料 。
今年6月 , 已有相关技术被公开报道: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的功能高分子首席专家李景烨利用电子束接枝改性技术 , 开发了一种能够广谱消杀新型冠状病毒等包膜类病毒及各种细菌的抗病毒抗菌功能纺织面料 。
8月 , 安奈儿方面发布公告称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共同就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进行合作研究 , 随后宣布与水木聚力接枝新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资协议 , 成立合资公司进行抗病毒抗菌功能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 。 不久后 , 安奈儿还发布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报告 , 报告称“检测结果表明安奈儿水木独有的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对痘病毒抑制率超过99%” 。
此轮股价飞涨前 , 11月17日安奈儿披露电话会议记录 , 称目前正在建设抗病毒抗菌面料生产线 , 明年产能预计会有逐步爬升的过程 。 11月24日 , 安奈儿宣布与深圳校服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拟就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在校服方面展开合作 。
财报数据显示 , 2022年前三季度 , 安奈儿主营收入为6.74亿元 , 同比下降17.17% , 归母净利润亏损1.54亿元 , 2020年和2021年业绩同样亏损 。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安奈儿的经营业绩不足以支撑其连续涨停板 , 抗病毒面料目前偏伪概念 , 实际效果并未得到市场检验 。 不少投资者比较盲目 , 对行业不了解 , 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概念炒作 , 背离了正常的经营规则和市场规则 。
在安奈儿介入抗病毒面料领域过程中 , 还伴随着其高管及控股股东的集中减持 , 同样引发外界对其迎合市场热点炒作的质疑 。 洛克资本消费投资合伙人洪始良指出 , 二级市场大涨代表了后疫情时代概念股得到资本炒作 , 应该警惕这种炒作的高风险和不可持续性 , 注意股票冲高后回落的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