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筷子逼出女杀人犯,宣判后数千人不愿离去!1990年四川复仇案( 三 )


太岁头上凯容动土!这位哥哥进一步向大队施加压力 , 迫使某些干部对这一事端处理不当 。 大队支书说得坦率:“他从县人大给我写信 , 又到大队反映 , 因此 , 处理时我就只能要把责任摆在刘晓萍一方 。 ”
对人民群众之间的纠纷采取调解处理的办法 , 是我国历来的优良传统 。 调解公正 , 可以大事化小 , 增进团结 , 调解不当 , 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 演出悲剧 。

解决这件纠纷的日子终于到来 , 刘晓萍的对手由百货干部出面把大队四位干部请到家中吃晚饭 。 居然在酒肉交加之中单方面议定解决纠纷的办法 。 一位干部想和稀泥 , 说是医疗费用各付一半 , 话未说完 , 百货干部立即打断 , 气势汹汹 , 硬要定刘晓萍为肇事者 , 说什么“有了肇事者 , 钱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等等 。
俗话说:“吃人口软” , 酒醉饭饱之后 , 哪还管什么天理良心 。 邻居家和干部一群人拥进刘晓萍家里 , 拍桌打凳 , 硬说刘晓萍是肇事者 , 要刘晓萍家赔偿全部车旅费和所谓医药费 , 不仅如此 , 还要赔偿那姐妹俩各误工十九天的所谓误工费 。 至于刘晓萍和父亲挨打受伤及误工损失没人提半个字 。
人世间竟有这样的怪事 , 肇事者、打人者、欺人者变成了受害人 , 被打者、被欺者反而成了赔债人 。 评理评得这样歪 , 处理得这样不公平 , 太过分了!
刘晓萍的父亲明知处理不公平 , 明知卖光口粮也赔不清这些款项 , 却忍气吞声在所谓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 保证赔清 。 处理这样不公 , 出乎刘晓萍的意料 , 她不服叫屈 , 起而分辩 , 一句话还未说完 , “啪”一声 , 支书拍桌斥责道:“就怪你惹事!你不同意就把我们几个干部的工资一起算 , 我们就天天来为你们解决嘛!”
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农村弱姑娘 , 哪里见过这阵势 , 面对邻居家的威势 , 面对几位干部的嘴脸 , 她希望获得的公平落空了 , 两眼发黑 , 头脑发胀 , 她愤怒!她绝望!冤枉、不平、愤恨……如此整人 , 与被压迫何异?!……这种感觉在心中越来越强烈 。

她曾经提笔向公安局申诉 , 但没有写完 , 也未打算寄出 。 她暗想:“邻居家层层有人 , 连法院也有人 , 申诉也没有用!”她感到走投无路!她单纯幼稚 , 她知识贫乏 , 她对我们社会的公正性质缺乏认识 , 她对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一无所知 。
愚昧使她把愤怒变成了仇恨 , 把绝望变成了报复 。 她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她心想:“对你大人没法 , 对你小孩总有法 。 ”她终于伸出罪恶之手 , 把邻居家的两个无辜小孩毒昏后抛入粪池溺死 。
她没有逃跑 , 她供认不讳 , 她甘愿接受审判和刑罚 。 在法庭上 , 她声泪俱下地陈述:“我活了十八个春秋 , 没有进过县城 , 这次进城 , 坐的是小车子 , 戴的是手铐子!”“经过政法干部教育我才知道冤屈是有地方申诉的 , 早知法律这么好 , 我就不会去杀人 , 现在后悔已晚了!”“我杀了无辜儿童 , 应该抵命 , 请快判我死刑 , 我心才安宁!”
一审法院宣判死刑后 , 她给父母的“遗言”中写道:“以后你们遇到不公平 , 要向人民法院起诉 , 不要学我一样干笨事……希望公检法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在我死后帮我父母和弟妹多多作主 。 ”

上级法院依法复核刘晓萍死刑的案件 , 在这小城内外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 通过座谈和访问 , 接触了各阶层各类型的许多干部群众 , 他们没有一个人把刘晓萍当成“英雄” , 一致认为她罪行十分严重 , 应该给以重刑 , 但又希望对她从宽判处 。 几位乡镇干部一致表示:歪歪道理断得太歪了 , 那家人仗势欺人也太过分了 , 刘晓萍是被逼上犯罪道路的 。
不久 , 案件被上级法院改判 , 对刘晓萍的死刑缓期执行 。
把刘晓萍从小城送去监狱服刑的那天 , 女看守长给她换上一身整洁的衣服 , 看守所的干部送她出门 , 勉励她好好服刑 , 争取进一步宽大减刑 。 她深深鞠躬 , 表示要用劳动的汗水洗刷自己的罪恶 , 重新做人 。

这双竹筷引起的风波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 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吗?!
悲剧落幕了 , 可是朋友 , 特别是年轻的朋友 , 当生活之路在你面前出现急转弯时 , 你将如何去对待呢?!
在生活中 , 人们往往怕和司法机关以及执法人员打交道 。 这是因为 , 在人们的眼里 , 他们是法律的化身 。 其实人们有这样的印象并不奇怪 , 执法机关有执法机关的职能 , 法律有法律的尊严 。 对于那些违法的人来说 , 法律就是要铁面无私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但是 , 朋友 , 你是否想过 , 我们的国家是和谐国家 , 法律的根本宗旨 ,是打击、惩罚犯罪 , 保护公民 。 因此 , 法律 , 在无情地打击、惩罚犯罪的同时 , 又以有情的巨手保护着千千万万遵纪守法的人民 。

推荐阅读